當然這要靠他自己去摸索領悟,梁涼給他三年時間他再摸索不出門道,那他確實就不是做領導的材料,就是回去自己做個產業都不一定能成功。
梁涼現在有了七個實業了:海運歌舞廳,海運迪廳,海韻音樂學校,海韻音像公司,兩個海運小劇場在加上壓制音帶光盤的海韻音像制作。
這還沒算兩個吉他制造企業。
似乎不知不覺間就已經多元化,集團化了。
應該有給統一的名稱了。
說叫海運還是叫海韻呢?
海運這個名字從最初就伴隨他,可以說他的起家都和海運牽絆著,用海運這個名字做公司的名稱還是恰當的。
就這樣,經過整合,海運娛樂有限公司的名字最終確定了下來。
韓陲去重新辦理的各種經營許可。
梁涼則開始正式策劃海韻音像公司的第一張專輯。
以影響力和票房號召力來說,公司的第一張專輯都應該由藍鯊樂隊出,只有藍鯊出的專輯才能迎來大的開門紅。
不過梁涼經過再三考慮還是把這第一張專輯交給了徐威。
徐威在聽到由他來做公司的第一張專輯出版,一向穩如泰山的他腿都哆嗦了。
他感覺山一樣的壓力,憑空就落在了他的肩上。
“小梁!這能行嗎?這能行嗎?”
“怎么不行?”
“我覺著不太行!這是咱們公司成立后的的第一張專輯,事關重大,還是應該由你們藍鯊來出這張專輯。”
“徐哥!你不用擔心,我說你行你就行,我給你兩首歌,你自己編一下曲。”
梁涼給徐威的兩首歌是《心太軟》和《挪威森林》。
《挪威森林》藍鯊樂隊演唱過一次,而《心太軟》還沒演唱過。
這首歌他想過賣給蘇恩南,但是考慮到這首歌創下的輝煌銷量,他就又留下了。
他把這首歌改成為了抒情搖滾想留著自己唱,但他不是喜歡唱抒情慢歌的人,總感覺唱著渾身難受。
就像身上鉆進了一窩螞蟻。
這首歌其實還真出過搖滾版,但那已經是這首歌九六年發行二十年后的事情了,其實那個版本也就那么回事兒,他也不怎么喜歡。
還是讓徐威來唱吧。
直覺告訴梁涼,徐威唱這首歌曲一定別有一番風味。
有這兩首曲子再加上徐威本身那幾首實力不俗的曲子,這張專輯想不火都難。
徐威對《挪威森林》愛不釋手,起初對《心太軟》不怎么感冒。
但是在聽了梁涼的建議后,他才發現這首歌才是金子。
于是,他的注意力重點就放在這首曲子上,單是編曲就改了好幾個版本。
這張專輯的名稱也采用了這首歌的名字:《心太軟》。
《心太軟》、《挪威森林》、《祝福》、《青春》、《執著》、《青鳥》、《兩天》《我的秋天》、《樹》《永恒》、《悄無聲息》,這就是徐威第一張專輯所有的曲目。
一共十一首。
專輯錄制是從七月五號開始,錄制這張專輯的時候,可是動用了好幾個樂隊,寒窗、夜行、還有藍鯊樂隊其他成員和寒梅組合也參與其中。
這張專輯前后錄了半個月,錄制的還是相當順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