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方無奈地在心中暗道著。
——一直在等我親自來說這句話嗎……
……
……
直到走出了這片居民區,緒方和阿町才終于找到了一家飯館——一家拉面店。
不論是緒方還是阿町,此時都不愿再將時間浪費在漫無目的的“找飯店之旅”上,因此決定就在這家看上去普普通通、沒什么特別的拉面店解決掉今天的晚飯了。
直到現在為止,拉面在整個日本都不是非常地流行。
明末清初時,一位名叫朱舜水的學者見復明無望,為了保全民族氣節,毅然辭別國土,棄離故鄉,流亡日本。
在流亡到日本,受到當時的水戶藩藩主德川光圀的厚待,并邀請朱舜水在江戶講學。
流亡日本的朱舜水,不僅帶去了先進的學術思想、生產技術,還帶去了一樣食物——也就是拉面。
關于朱舜水是怎么將拉面帶到日本大眾的視野內的,一般有2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朱舜水剛來到日本時,不習慣日本的飲食,于是決定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自個搗鼓出了拉面。
搗鼓出來的拉面不僅合朱舜水本人的胃口,也很合日本人的胃口。
還有第二種說法,是朱舜水為了感謝德川光圀對他的照顧,親自下廚燒了一道菜——也就是拉面來款待德川光圀。
不論哪種說法是對的,總之——朱舜水成功將拉面帶到了日本。
雖然自拉面在日本出現,已經過去了一百多年的時間,但直到現在拉面仍沒有在日本大范圍地流行。
阿町似乎平常就沒怎么吃過拉面的樣子,在進到拉面店后,便一直用好奇的目光打量著周圍。
雖然現在已到飯點,但拉面店內還有不少的空位。
緒方與阿町隨意地找了一處空的位置坐下。
在位置上坐定、隨意地點了兩碗拉面后,阿町便長出了一口氣:
“啊……累了累了……木屐果然穿不慣呢……我的大拇趾和二趾的趾縫現在有些痛……”
“我也穿不慣木屐。”坐在阿町對面的緒方附和著,“木屐太不方便行動了。還是草鞋更方便些。”
“是啊。”阿町才輕輕地點了點頭后,便突然直勾勾地看著緒方。
就在緒方疑惑著是不是自己的臉上沾了什么時,阿町突然正色道:
“阿逸……在跟著你一起打掃風魔大人的宅邸時,我就發現了……”
“你左脖頸處的這片‘深紫色’的面積是不是更大了點啊……”
“有嗎?”臉上浮現幾分驚訝的緒方,抬起手摸了摸自己的左脖頸,“我昨天剛照過鏡子、看過我的左脖頸,面積應該沒有擴大吧?”
“……那應該是我的錯覺吧。畢竟我已經有段時間沒見你了。”
因為現在的客人還不多的緣故,緒方和阿町二人點的拉面很快便被端了上來。
此時的日本拉面還處于剛起步階段,還沒有那么多的花樣、口味。
這家拉面店就賣2種面:清湯拉面、醬油拉面。
雖說在點單時,可以給自己的面自由選擇配料,但能夠提供的配料也就筍子、魚之類的普通配料,配料的種類也并不多。
戴著這只能露出一雙眼睛的面具可不能吃東西。
所以在拉面端上來后,緒方便將他臉上的天狗面具除下、放置在了桌子的一角。
緒方倒并不擔心自己會被這拉面店的人認出他便是赫赫有名的緒方一刀齋。
首先這家拉面館現在的人并不多。
其次——幾乎所有的平民老百姓都不會去怎么關注通緝令上的那一張張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