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這種人比較少。”
“普通的茶屋、菜市場、和果子店……這些外頭有的建筑,吉原里面都有。”
“所以你可以把吉原理解成一個小型城廓哦。”
“真島君,看到那個東西了嗎?”
瓜生突然頓下腳步,伸手指向放在不遠處街道邊的一個黑色大水桶,上面寫著大大的兩個漢字:用水。
對這水桶,緒方倒挺熟悉的。
在進到吉原后,緒方發現在很多地方都擺著這個黑色的大水桶。
“這叫‘用水桶’。”瓜生朝緒方介紹道,“是專門用來防范火災的。”
“我們平常的工作之一,就是確認這些水桶都是完好無損的,里面的水也是滿的。”
“這份工作很重要,所以在看到哪個水桶壞了或是里面沒水了,記得及時上報。”
“一百多年前的‘振袖火事’的悲劇,不論如何都不能再上演,有了這些裝滿了水的水桶在,等火災來了,說不定能救不少人的命的。”
“嗯。”緒方一臉認真地點了點頭,“我會的。”
火災這個詞匯對于這個時代的人,一直都是一個談虎色變。
古代日本的建筑物都由木頭和紙制成,一旦火災爆發了,破壞力往往都會相當地驚人。
緒方之前曾經在與牧村等人的閑聊中得知江戶以前也發生過一場威力堪比京都的“天明大火”的大火災。
雖然這場大火災已經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情了。
這場大火災就是瓜生剛剛所提及的“振袖火事”。
在明歷三年(公元1657年),當時江戶本妙寺正在為一名得重病去世的少女做法事。法事結束后火化遺體時刮起了強風,風將遺體上一只燃燒的衣袖刮走并引燃了建筑物大火。
隨后火勢失控,大火直接席卷了整個江戶。
江戶三分之二的建筑被這場大火吞噬。
因為這場火災因一只袖子而起,所以這場大火也被稱為“振袖火事”或是“長袖和服大災”。
這場大火當時也燒到了吉原,吉原直接被這場大火燒得一干二凈,在火焰終于消退后,于幕府將軍的命令下,吉原在日本堤上重建,鑄成了現在的吉原。
因為吉原只有一個出入口,再加上游女們身上的衣服并不方便她們逃脫,所以當時有無數的游女因來不及逃出去而被活活燒死或被濃煙嗆死。
緒方也知道在這個時代,火災是一種多么可怕的災害,所以他剛才在點頭表示他會注意水桶的時候,并不是在敷衍了事,而是擺著一副很認真的態度的。
*******
*******
這是擺在吉原各個地方的“用水桶”的模樣→→
我在本章的“作家的話”里面簡單介紹了江戶時代的消防系統,我在這里貼幾張圖片來方便大家理解。
這是江戶時代的消防隊的軍旗,出自日劇《仁醫》第1季第9集,樣子有點像白色的拖把,人足頭取可以根據這軍旗來判斷目前的風向,然后以此來做出判斷該拆哪個方向的建筑物→→
那個時代控制火勢唯一的方法就是“拆”,拆掉那些仍沒被火燒到的地方,阻止火勢蔓延,這是日劇《仁醫》第1季第9集里面,町火消為了保住主角救治被火燒到的傷患的診所的畫面,診所周圍的房子全拆了→→
【順便一提——QQ閱讀那邊的讀者是看不到我發的圖片的,因為QQ閱讀的段評并不支持發圖片,想看圖片的話只能到起點這邊來】
最后強烈推薦《仁醫》這部日劇,這是一部服化道都非常厲害的日劇,同時也是一部創下了不少記錄的日劇,講的是一名日本現代的醫生,穿越到幕末時代(江戶時代末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