瀧川恨不得現在就交卷。
對自己的這份答卷相當自信的瀧川,感覺自己已經可以隱約看到評卷人在看到他的考卷后大吃一驚、然后匆忙去看這是誰的考卷的模樣了。
……
……
緒方提著筆頭的墨水都快要干掉的筆,凝視著身前桌案上的考卷。
1年前舍身刺殺松平源內的景象,以及3個月前孤身攻陷幕府的景象,在緒方的腦海中來回播放著。
逼得緒方不得不反復重溫自己目前以來所做過的這2件最瘋狂的事。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句話也算是《論語》中最有名的一句話之一了。
一直以來都有不同的解讀。
流傳最廣、受最多人接受的一種解讀便是:并不是指明知道做不到而偏要去做,而是做事不問能不能,但求該不該,不論結果如何但求問心無愧。
——我、倉永家老、以及一郎他們當時決定刺殺松平源內的行徑……應該也算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吧……
緒方一面在心中發出這通簡短的感慨,一面不自覺地在臉上展露出一抹淡淡的微笑。
緒方不是笨蛋。
作為當事人的他,那時比誰都清楚刺殺松平源內有多艱難。
刺殺失敗了就是死。
刺殺成功了也要背負上“弒主”的罪名,過上被幕府通緝、追殺的生活。
不論是刺殺成功還是刺殺失敗,都不是什么好結果。
但在明知刺殺極其艱難,而且不論成敗都不會有什么好結果的情況下,緒方還是決定拋棄包括生命在內的一切,對松平源內揮劍。
緒方相信倉永家老、一郎他們當時肯定也是和他一樣的心境:面對已知的悲劇,也仍舊一往無前。
而緒方3個月前進攻二條城時的心情,也和1年前決定刺殺松平源內時的心境大同小異。
明知此舉等于是徹底地得罪幕府和不知火里,也還是義無反顧。
緒方一邊細細地回憶著自己當時下定決心刺殺松平源內和進攻二條城時的心境,一邊提筆蘸好了墨水,在考卷上緩緩書寫了起來……
緒方將自己那時的心情、那時的決意,融入進了筆尖的墨水中,化為了一個個字詞……
……
……
在太陽升到最高點時,官府的人十分準時地敲響大鑼,告知所有人:時間到。
緒方也算是玩了一把極限操作——在用來告知眾人時間到的大鑼敲響時,緒方剛好寫完了最后一個字。
將考卷交給了進房收卷的官差手中后,緒方長出了一口氣。
“比想象中的還要累人呢……”
然后苦笑著低聲感慨道。
許久沒有像這樣集中全副身心、俯身做卷子,都讓緒方有些不太習慣了,答完卷后,只感覺有些頭昏腦脹。
揉捏了下因長時間的寫字而有些酸麻的右手后,緒方拿回放置在身側的刀,快步離開了所處的茶屋,回到了他和阿町、葫蘆屋一行人棲身的旅館內。
剛回到旅店的房間內,緒方便立即被阿町等人包圍,追問文試考得怎么樣了。
“還行吧。”緒方答道,“絕大部分的題目都答得上來,只有少部分題目不知對錯。”
“比較難辦的是這文試出現了些許的意外……”
緒方將考卷上多出了一道題的這突發事件言簡意賅地告知給了眾人。
在出了茶屋后,緒方有留意去聽周圍人的談話聲。
因此緒方發現——所有的人都對考卷上多出了一道題而感到非常地吃驚。
絕大部分人在出了茶屋后,都在那和友人討論著為什么考卷上的題目數量和種類和之前官府所說的不一樣,或是與友人分享著自己是怎么答那道“作文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