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可惜不論怎么劃定路線,他的隊列都不可能經過白河藩,除非繞一個大圈。
因此,松平定信只能遺憾作罷。
選擇走陸路的第2個目的,便是為了順便親眼看看奧羽地區的民情。
在“天明饑饉”爆發后,奧羽地區是受災最重的地方。
3年前,“天明饑饉”結束后沒多久,松平定信就上任為了幕府的新老中。
他這3年來所做的許多改革,都是為“天明饑饉”量身定做的——“治療”在“天明饑饉”爆發后,給國家帶來的種種傷害,并且防止這樣的大規模饑荒再次出現。
松平定信想親眼瞧瞧。
瞧瞧受災最重的奧羽地區現在都恢復得怎么樣了。
松平定信一直秉持著“農民安,國家安”的思想。
想知道那片地區自災害中恢復得怎么樣了,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去看看農民們的生活怎么樣了。
所以自離開江戶時代后,松平定信就有意地指揮自己的隊伍去途徑沿途的每一座農村。
松平定信主要就看看農村的農民們的臉色。
只需看他們的臉色,便能大致清楚農民們現在過得如何。
每當要穿過一座村子時,松平定信便會提前派麾下官吏入村通知村民們在道路的兩旁站定。
而在穿過兩旁站滿村民的道路時,坐在轎子中的松平定信便會觀察村民們的臉色。
雖說村民們都低著頭,但并不妨礙松平定信觀察他們的身材、臉上的氣色。
迅速地將餐桌上的所有需要嚼的食物一掃而空后,松平定信捧起溫熱的湯,小口小口地喝著。
在小口喝湯的同時,用一種教導的口吻朝候在一旁的立花說道。
“立花,你看到今天途徑的那幾座村子的狀態了嗎?”
“看到了。”立花恭聲道。
“說說看你的感想吧。”松平定信接著道,“你覺得那幾座村子的村民們的狀態如何?”
“是!”
立花迅速組織好了語言后,面帶笑意地說道:
“老中大人,在下認為——今日途徑的那幾座村子的村民們的狀態非常地好。”
“怎么個好法?”松平定信追問。
“他們無一例外都氣色不佳。”立花立即回答,“毫無疑問——他們都吃得不怎么樣。”
“但從他們的狀態來看,他們也并沒有餓著。”
“農民們這種既不飽又不餓的狀態。是最好的狀態!”
立花的話音剛落,松平定信的臉上便緩緩浮現出淡淡的笑意。
“不錯。”
松平定信贊揚道。
“不枉費我栽培了你那么多年啊。”
聽到松平定信的贊揚,立花的眼中不由自主地閃過幾分喜意,然后連忙說著幾句謙虛的話語。
“立花,你記住了。”收起了臉上的笑意的松平定信緩緩道,“不能讓農民們過得太好,也不能讓農民們過得太差。”
“今日途徑的那幾座村子的村民們的狀態就很好。”
“若是全國所有農村的農民,都是今日我們途徑的這幾座農村的農民的這種狀態的話,那我國將能長治久安。”
“立花,將這句話記牢了——”
松平定信頓了下。
隨后幽幽地說道:
“讓農民半死不活,是治國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