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典型的例子便是阿町了。
阿町本就是那種很喜歡聽故事、看故事的人。
喜歡聽說書的阿町,對歌舞伎也有著極大的興趣。
當初,在得知緒方要協助西野二郎編撰劇本時,阿町特地要求緒方不要告知她任何和劇本內容有關的事情。
在寶島屋的成員們開始排練時,阿町也要求緒方不要告訴她任何排練內容與排練進度。
所以阿町其實和在場的那些普通看客們沒什么兩樣——對《一刀齋》一無所知,不知隨后會進行什么樣的演出。
雖然緒方在老早之前、與阿町確定關系后,便有跟阿町詳細講過他當初在廣瀨藩的過往。對于緒方當初在廣瀨藩所經歷的一切,阿町可能是這個世上除緒方本人之外最清楚的那一個,但她仍舊看得津津有味。
《一刀齋》的演出時長,換算成現代地球的時間單位,大概是1個半小時。
1個半小時后,成功于劇中手刃了暴君的羽生一世演出了本劇的最后一幕:扶著腰間的佩刀,沿著供表演人員登、退場的花道瀟灑地揚長而去。
隨后,寶島屋的全體成員——演員也好,樂手也罷,統統登上舞臺,向現場的觀眾鞠躬致謝。
而在寶島屋的成員們鞠躬致謝時,全場爆發出了像是要將這座千代座的屋頂給掀開的歡呼叫好聲。
聽著自周圍響起的這些歡呼叫好聲,一絲笑意緩緩地在正環抱著雙臂的緒方的臉上浮現。
……
……
“大家的反響相當熱烈啊!”西野二郎的表情和語氣相當地激動。
西野二郎此時正與緒方和阿町并肩走在歸家的路上。
要返回自家的源橘屋的西野二郎,與要返回所住旅店的緒方和阿町,有某段路恰好同道。
于是便順理成章地同行了。
剛順著人流出了千代座,西野二郎便激動地描述著剛才看客們的反響具體都有多熱烈。
“這出《一刀齋》的確非常地不錯。”正笑著的阿町,用不帶任何奉承之色在內的語氣應和道,“感覺有希望像《忠臣藏》那樣成為全國聞名、家喻戶曉的紅火歌舞伎呢。”
“能否火遍全國,這不僅僅只看歌舞伎劇本的品質。”西野二郎露出一抹苦笑,“還得看運氣。”
“一出歌舞伎能否火遍全國,可是很看運氣的。”
“如果運氣夠好的話,說不定就能瞬間風靡全國。”
“比如某家公卿、貴族相當喜歡這出《一刀齋》,然后在公卿、貴族間宣傳一下,就有極大的機會能夠一口氣火遍全國。”
說到這,西野二郎頓了頓,然后笑著聳聳肩。
“雖然我也很希望《一刀齋》能夠像《忠臣藏》那樣火遍全國,但這種未來的事情,誰也說不清楚。”
“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但總體來說,現在算是開了一個好頭了。”
“從觀眾們的反應來看,今天的演出相當地成功啊。”
“是啊。”緒方笑著接話道,“今天的演出,說實話,好得都出乎我的預料了。”
“這都是多虧了寶島屋的大家的優秀表演,以及真島大人您當初對我的指點啊。”西野二郎朝緒方投來尊敬的目光,“若沒有真島大人您對我的指點,我是絕對完成不了這種品質的劇本的。”
“西野君,不要妄自菲薄了。”緒方抬起手拍了拍西野二郎的肩膀,“我所做的其實很有限,多虧了你優秀的筆力,這出優秀的劇本才能誕生。”
“我雖然不太懂歌舞伎,但我感受得出來你所寫的劇本很優秀。”
“今日的演出之所以能大獲成功,也有一份你的功勞。”
“謝謝。”聽著緒方的贊美,西野二郎似乎有些害羞,“但我還嫩著呢,距離成為優秀的歌舞伎劇作家,我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