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住了一年之后,他們才誕下了瑪卡鬧。
許多決定歸化和人的阿伊努人,都是因為這么一個原因——受到他人花言巧語的蒙騙,以為“和人地”是一片樂土。
瑪卡鬧的父母就是典型的例子。
誤以為成為歸化和人就能過上比以前好得多的生活,直到真的入住“和人地”后,才發現——完全不是這么一回事。
瑪卡鬧對和人們的記憶,就是“被歧視”的記憶。
即使穿上了和人的衣服,和人們也認為他們仍舊是一幫蠻夷,只不過是一幫穿上了衣服的猴子而已。
對他們這些歸化蝦夷的歧視,體現在方方面面。
比如:在歸化蝦夷走在街上時,對他們投去異樣的目光。
再比如:認為歸化蝦夷都是一幫又懶又笨、干起活來總想著小偷小摸的家伙,所以不愿雇傭歸化蝦夷。
久而久之,因在城內遲遲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許多歸化蝦夷決定走上歪路,決定靠謀財害命來討生活。
而這些走上歪路的歸化蝦夷,令歸化蝦夷的整體名聲、形象再次下滑。
使得和人們更加歧視歸化蝦夷。
于是,惡性循環便這么誕生了。
瑪卡鬧就是“因被歧視,于是走上歪路”的典型例子之一。
他曾經是一家布料店的員工。
是那家店內唯一的一名“非和人”員工。
店主之所以雇傭瑪卡鬧,也不是因為他不歧視歸化蝦夷。
而是因為雇傭歸化蝦夷比較便宜。
許多店家都不愿雇傭歸化蝦夷,令歸化蝦夷們極難找到一份事來做。
這使得各個店家有充足的余裕用低價來聘請歸化蝦夷們——什么?你嫌低?那你去找別家吧,看看別家的人愿不愿意雇你。
因歸化蝦夷們別無選擇,所以就只能接受如此不平等的待遇,明明干著和其他和人一樣或更辛苦的活,但卻拿著遠比其他和人更低廉的工資。
那時還只有14歲的瑪卡鬧,雖然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飽受著歧視,但他仍心向美好的生活。
他心想著:努力工作,努力攢錢,日后娶一個和人妻子,生個混血兒出來,接著再讓兒子去娶個和人妻子……
只要這樣一代接一代地混血下去,就能讓自己的子孫后代不再擁有阿伊努人的容貌,變為徹徹底底的和人。
抱著這樣的美好愿想,瑪卡鬧傾盡自己所有地努力工作著。
然而僅過了半年的時間,變故便出現了。
店內錢箱內的錢突然失竊。
瑪卡鬧從頭至尾連這錢箱到底是放在哪的都不清楚。
但店里的所有人,包括店主在內,都一致懷疑是瑪卡鬧偷的。
那個時候,“歸化蝦夷竊取店內的金錢或商品”的新聞頻發,所以在失竊事件降臨在自個頭上后,店主他們都下意識地懷疑是身為店內唯一的一名歸化蝦夷的瑪卡鬧所為。
即使瑪卡鬧磨破了嘴皮,說自己是無辜的,店主他們也不為所動。
官府的官差們來了后,也覺得瑪卡鬧有著最大的嫌疑,直接將瑪卡鬧押走,然后重刑伺候,打算刑訊逼供。
那時,面對官府的種種酷刑,瑪卡鬧差點沒捱過去。
就在瑪卡鬧忍受不了這酷刑,打算直接承認“就是自己干的”,好讓自己解脫時,官府的人終于找到了真正的兇手是誰——兇手是店內的另一名和人店員。
洗脫了嫌疑后,瑪卡鬧終于獲得了自由。
然而——在獲得自由后,瑪卡鬧的心境、思想,在這段暗無天日的牢獄生活中發生了驟變。
店主等人、官差們不由分說地懷疑他就是賊人的那一幕幕,讓瑪卡鬧每經回想起來,就感覺胸口像是被一根根如成人臂膀般粗的針扎著一般。
仇恨的種子在瑪卡鬧的心間埋下。
在重獲自由后,瑪卡鬧沒有再去走什么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