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和張桂花數完了錢,這才覺得數目不對。
“這咋還多了呢?”
蘇大郎笑道,“是鎮上的一位員外家給的定錢,說是十日后府上要辦喜宴,讓我們給送一百五十個過去。他們給了兩百文的定錢,我就應下來了。”
蘇錦繡后晌又做了一小爐,總共有二十多個。
“大哥,這幾個你給柳家村送去吧,順便看看若是柳家四郎在,你就跟他商量一下,看能否再引薦一下那位縣里的公子。”
“啊?”蘇大郎沒明白過來。
“那位傅公子家里行商,咱們看看能不能搞好關系,不然,這鮮花餅的方子,咱們也未必保得住。”
蘇大郎明白了,再一想到媳婦兒先前跟自己說的那些話,大概也就猜出來了。
“行,我現在就去。”
蘇大郎去了柳家村,蘇錦繡則是和大嫂一起去了里正家里。
里正也是蘇家人,是蘇錦繡的堂爺爺。
“六爺爺好,六奶奶好。”
里正和里正夫人見她們二人揣著籃子過來,便笑道,“快坐,你們兩個怎么過來了?”
蘇錦繡將籃子上的布給揭開了,“六爺爺,這是我們做的鮮花餅,帶給您和六奶奶嘗嘗鮮。還是熱乎的呢。”
兩人帶過來的不少,因為里正家也是大戶,一家四代同堂,沒有分家,到現在已經有快三十口子人了。
“行了,放著吧,你有這份兒心就好。”
昨天里正就已經聽說了蘇家大郎去集市上賣東西的事。
“可給你爺爺那邊送去了?”
“昨兒就送了。昨天本來也想著給六爺爺送些過來的,只是因為做的數量少,怕拿過來了再給您添麻煩,所以今日特意多做了一些。”
言外之意,您家人口多,我若是拿三五個過來,怕是反倒讓您家宅不寧了。
今天拿過來了十幾個,一人分上半個,也是綽綽有余了。
又坐了一會兒,蘇錦繡和張桂花才回去了。
里正看著老婆子去關門,笑道,“這蘇家的幾個孩子都不錯呀。呵呵,我那個三哥當初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竟然把保柱一房都給分出去。”
里正夫人冷笑,“還能是怎么想的?不就是因為偏心唄!你看看人家瑾軒現在也是童生了,聽說明年可能就要下場考秀才了,再看看蘇保國的那個大兒子,現在都二十多了,還沒中個秀才呢!”
里正嘆了口氣,“都是窮鬧的呀。”
里正夫人撇嘴,“就是富了,你那三嫂子也是個偏心的。當初家里真供不起兩個孩子讀書?那會兒的開銷才多少?再說了,保柱一年自己掙多少銀子?人家好歹也是個木匠,也就是你三哥三嫂瞎了眼,才會偏著大房。”
里正眼見她越說越不像話,便輕喝了一聲,“行了,少說一句。”
再說蘇大郎去了柳家村,柳承恩并不在家,而是去了縣里上學,蘇大郎將東西放下就走,連口水都沒喝。
次日,蘇大郎便又早早地借了牛車,帶著妹妹和媳婦兒去了鎮上賣鮮花餅。
他們今天做的多。
打算在鎮上賣一百個,剩下的兩百個,則是要拿到縣城里去賣的。
所以,小四吆喝的格外賣力。
不到晌午,這鮮花餅便又賣完了。
幾人趕緊收拾,急急地往縣城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