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的眼睛都不瞎,你不好好干活,總想著扒拉人家的秘方,人家還能容得下你?
就算是方敏娘在村子里敗壞楊氏的名聲,也沒有幾個人信。
畢竟大家都是借著蘇家的光才賺到了一些銅板,哪能忘恩負義?
山里的棗樹長地沒有往年多,蘇錦繡大概掂量了一下,估計還得買些棗子才夠用。
為了味道上不至于出偏差,所以從一開始做核桃酥的時候,就用了兩種棗子來搭配。
這買的棗子也不貴,都是從村民手里收上來的。
自己村子里就有不少人種著棗樹,摘一笸籮就能得幾個銅板,大家自然高興。
這種自家種的,一般大小不一,真拿到了鎮子上去賣,也沒有多少錢的,還得自己走路去,倒不如賣給了蘇家更省心省事。
虎子和蘇瑾行幾個人在賣糕點的時候,也幫著收了不少的棗子回來,倒是不用擔心原料的問題了。
核桃酥的制作卻不順利。
第一天做出來的,總是不成形,手一拿就散。
第二天調整了配方之后再做出來的,又有些硬了,吃到嘴里并不是酥脆的感覺。
到了第三天,蘇錦繡在灶房里待了一整天,便是小四都被轟了出來。
終于到了第五天的時候,蘇錦繡把核桃酥成功地做了出來,而且還特意讓蘇瑾行試著裝到盒子里坐牛車去鎮上,看看會不會碎。
結果是令人興奮的。
一箱子里只有兩三塊是裂成了兩半,其它的都很完整。
蘇錦繡興沖沖地往堂屋里跑,到了門口,卻聽到了舅母和阿娘的交談聲。
“不管怎么樣,這日子總得過。我聽說今年又要征兵了,家里頭如果不能出人,那就得拿銀子贖。去年是十兩銀子一個人,今年漲到了十五兩。唉,我跟你哥商量了,不行就他去。幾個小的現在都是剛當爹不久,若是回不來,那孩子可怎么辦。”
楊大娘說到這里時,聲音明顯地哽咽了。
楊氏皺眉,“大嫂,大哥這個歲數了,若是去了邊關,那能受得了?我聽說邊關缺醫少藥的,真要是生了病,那可真地回不來了。”
楊大娘拿衣袖擦了擦眼角,“那能怎么辦呢?去年老二成親,就是跟你們家借的銀子,到現在沒還上呢。家里頭開銷大,可是也不能事事都指望著別人。再看吧。離征兵還有兩三個月呢,興許到時候能攢夠呢。”
這話也就是騙騙自己還成。
都是莊戶人家,誰不知道這一年到頭能剩下多少銀子?
更何況楊家全家上下真正能干活的才有幾個?
蘇錦繡微微皺眉,家家都不容易呀。
蘇錦繡沒進屋打擾她們,轉了個方向回后院了。
核桃酥一做出來,這賣的速度那叫一個快。
現在楊大郎和楊二郎都跟著在這里做工,偶爾也會接替別人挑著擔子去村外賣。
蘇錦繡幫著大舅一家算了一筆帳,哪怕是這么多人都在掙錢,可是刨去了一家的花銷之后,兩個月怕是連二兩銀子都攢不下來的。
聽著大舅母的意思,大舅是不愿意再伸手管蘇家借了,現在能在這里做工賺錢,就已經有人冒酸水了。
畢竟,這種占了妹婿家光的事情,總會有人看著眼紅,比如說老屋那邊。
蘇錦繡有心事,晚上就坐在了月臺上發呆。
蘇大郎提了燈籠過來,“怎么了?”
“大哥,你說有什么辦法可以幫到大舅一家,又不讓別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