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蘇保柱和蘇大郎一起去了一趟里正家,再之后就暈暈乎乎地回來了。
蘇大郎買下了將近五畝地,都是宅基地。
這在十里八鄉,那絕對是大手筆了。
比他們現在住的宅子還要大!
這簡直就是成了村子里的頭號富戶了。
楊氏聽完之后,一臉驚詫,“不是,你們手續都辦了?這,這銀子還沒拿呢。”
蘇大郎笑笑,“這幾天我都沒有給阿娘那里交銀子,除了買下了五畝的宅基地,還買下了三十畝的上等田,這其中十畝是旱田,二十畝是水田。”
楊氏人都沒有反應過來,手上就多了幾張地契。
“這三十畝地沒在一塊兒,您把這地契收好了,等回頭再讓阿爹安排著人把田侍弄好。咱們家做點心,無論是米還是面,總歸是要少不了的,自己家種的,總比買的要便宜。”
這是正理兒。
蘇錦繡的關注點則是不同,“大哥,你買的是哪里的宅基地?”
“哦,就是村口那里,正好守著大路邊。我尋思著先把地給圈起來,省得以后漲價了,再有人眼酸咱們。”
蘇錦繡覺得的確如此。
他們家有錢了,雖然大部分的村民都借著他們的光手頭也寬裕了,可是還有那么一些少數人,總是看不慣他們的。
比如宋二郎和方敏家。
因為蘇家的點心種類多,而且做的味道和口感都很好,所以引得越來越多的貨郎,甚至是客商過來了。
六爺爺家的孫子是個眼尖心活的,他們家正好住在村口,干脆就找人在自家左邊兒閑著的空地上起了幾間房子,弄了一個早點鋪子。
大部分人過來進貨都是在大早上。
他就干脆在這里賣些包子、大饅頭和熱湯之類的。
別說,他家這生意,還真不錯。
說是早點鋪子,實際上,中午也開張,因為蘇家的好幾種點心是可以保存將近一個月的,再加上還有果醬,所以有些人是一直過了晌午才能拿到貨的。
一天賣兩頓,生意好的很!
六爺爺看著孫子孫媳幾個人樂呵呵地數著銅板,心里頭也高興。
他是里正,上頭自然是會給他一些幾斗米做為俸祿。
可是哪里有銀錢來得實惠?
“阿爺,我們今天賺了三百六十文呢,把所有的成本都刨了,比昨天賺地還多二十幾文。”
說話的是六爺爺的三孫子,叫蘇瑾盛,在家里都是叫盛哥兒。
“不錯不錯。你阿娘包餛飩的手藝是家傳的,好的很。我瞧著這餛飩賣的快,讓你阿娘明天多備一些餡料出來。”
“知道了,阿爺。”蘇瑾盛這臉上的笑就沒停過。
他們家沒有分家,阿爺阿奶處事也公平,所以家里頭倒沒有那么多的糟心事兒。
只是今年家里的進項多,吃穿上明顯比以往好了不少。
前幾個月,蘇瑾盛也都跟著蘇大郎干,不過他年紀小,一般的重活也沒讓他干。
而且開早點鋪子這主意,還是蘇大郎提醒他的。
“家里還剩下啥了?”
“阿爺,還剩下十幾個白面饅頭,別的都賣完了。”
“那行,你裝上幾個,給你三叔家送去。盛哥兒呀,咱們得記著人家的好,咱家現在能有這幾百文的進項,還是多虧了人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