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大郎畢竟是在外奔走的多,所以,柳承恩便將這件事情與蘇大郎說了,然后一起安排。
蘇大郎這里還有幫手,比如鐵蛋和虎子、狗子等等。
人手多,總比讓蘇錦繡安排家仆要方便。
正好,天放晴了。
幾人便借著這幾天天氣好,開始在各地小心地購買著糧食。
不敢大批量的買,就怕被人盯上了。
不過架不住他們去的地方多呀。
短短十余日,柳宅里的糧倉里就堆滿了糧食。
而蘇方村的蘇宅里,糧倉和庫房也同樣堆滿了糧食。
他們是農戶人家,原本家里就有存糧,現在再多存一些,不過就是以防萬一。
畢竟,按蘇錦繡的說法,這糧價一旦升上去了,想要降下來,就得等到明年了。
最主要的是,今年秋,怕是收不了多少糧食了。
蘇大郎單獨找了六爺爺,只說是自己在外面跑生意的時候,看到有些地方的田地已經讓雨水給淹了,怕是不妙,所以最好是能做些準備。
有些話,不必說地太明白,六爺爺自然就能領會了。
而柳家村這邊,柳承志也特意回了村子一趟,把柳四郎的交待說了。
“這可是真的?”
“蘇家大郎一直在外奔走,見識肯定是比咱們多。聽說是有些地方雨水已經淹了糧田。他回來跟四郎一說,四郎便覺得可能要出事,所以便已經開始囤積糧食了。只是這種事情,畢竟他也沒把握,所以讓我回來跟您說一聲,看看怎么安排。”
族長明白柳承恩的顧慮。
這可是大事!
而且,這種事情不能聲張,否則,被官府判一個造謠生事、煽動百姓造反的罪名,那可就麻煩了。
族長仔細地想了想,他們都生活在鄉下,還好一些,畢竟家里一般都會存一些糧食。
只是如果按四郎說的,后面還會有大雨,到時候地里的糧食怕是就要保不住了。
“你去將幾位族老都請過來,到時候,就以我們幾個族老經驗的名義跟大家說說,看看是怎么個章程。”
“好。”
幾位族里的長輩們很快就達成了一致。
不管是不是會出事,家里頭存些糧食,總歸是沒錯的。
而且這年頭,糧食又不會貶值,所以他們一致同意多買些糧食存起來。
柳氏的族人都被召集起來,在祠堂里開了個會。
當然,有人信,就有人不信。
而且,族長為了不給四郎惹麻煩,只說是他們一些老骨頭看出來這天氣不對,多少年前就曾出過一次大災,他們這也是有備無患。
當然,最后,族里七成以上的人都信了。
第二天,便開始張羅著去鎮上或者是縣城里頭買糧。
普通百姓們買糧食,一般都是買稻谷或者是小麥,不會直接買米面的,太貴了。
鄉下人別的沒有,就有一把力氣,可以帶回來,自己在家慢慢碾。
于是,悄無聲息的,蘇方村和柳家村大部分的人家,已經開始存糧了。
就連蘇大郎的客棧里,也在后院兒存滿了糧食。
柳承恩又將此事與安崇明也說了一兩句。
他家家境不好,自然也是開始早早地準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