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先帝起,第一甲一般被授予通判或知縣,其他授州縣的判、司、簿、尉等副職屬官。總之就是可以直接做官了。
而當今圣上似乎是略有不同,他更傾向于將一甲進士留在京中培養。
之前的幾任狀元一般被授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被授予翰林院編修。
不管是先帝,還是當今圣上,對于第二、第三甲優秀者的分配還是相差無幾的。
他們先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也就是先學習,學習期滿后,最低的也可授予知縣,只是這個學習的時間長短,那就因人而異了。
所以,蘇錦繡還是十分期待著柳承恩可以考入一甲,如此,他才能更快地真正進入官場。
會試的成績出來,所有的學子們都是提了一顆心在嗓子眼兒。
會試也是考了三場,從四書五經到五言八韻詩,再到策問,可以說是考地很全面了。
蘇錦繡則是不停地回來往門口的方向張望著。
只有中了貢士,才能有資格殿試,否則,便只能再等三年了。
安崇明和楊珊珊是最緊張的。
兩人縱然是有人資助,可是依然囊中羞澀。
況且安崇明是一個特別傲氣且骨氣硬的人。
他看不上眼的商戶人家,那是絕對不會給人家一個好臉色的。
所以,當初在高縣時,有幾家的商戶的資助和投奔,便被他給拒絕了。
若是此次不中,便只能回鄉再備考了。
在京城生活三年?
這里的花銷太大了,安崇明自以為是待不起的。
終于,有人出來貼榜了。
幾乎是人人都翹首以盼。
若是能得中了貢士,前途基本上就穩了。
貢士就是參加了大興朝禮部考試也就是會試之后取得參加殿試資格的學子,貢士的第一名被稱為會元。
按大興朝的例子來看,每一個貢士都是準進士。
當然,前提是你的人品沒有瑕疵,沒有被人舉報到上官那里,那就有了繼續參加殿試的資格。
但是考過貢士,參加殿試,依舊是最后一道關卡。
會試的錄取率往往是最低的,因為會試競爭的是那些各屆會試中失敗的舉人,人家等了三年又三年,戰斗力之強可想而知。
蘇錦繡坐在樓上,看著底下人頭攢動,既有可能是上一屆落榜的考生,也有可能是三十年前落榜的考生,考的時間怕是比柳承恩的歲數都要大。
競爭這么激烈,真不知道柳承恩這一次是否還能如上輩子那般順利。
至少,上輩子他是順利地進了二甲的。
“賀!太原府蔣明先高中貢士第六十九名!”
外面的街道上已經是人聲鼎沸,每隔一會兒便會有報喜的衙差出來,敲著鑼鼓來報喜訊。
“賀!永州府劉永義高中貢士第六十二名!”
聽著外面一聲接一聲的喜報,屋子里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兒。
“賀!江寧府安崇明高中貢士第四十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