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試只有一個題目,而且結果出地也很快。
會試時入圍前三名的都是年紀在四十歲左右的。
皇上看過他們的試卷之后,沒說好,也沒說不好。
大部分都是經驗之談,引經據典倒是挺利索,可問題是毫無新意,這讓皇上心中多少有些不舒坦。
前人是如何治理水患的,他還需要問這些貢士?
他自己翻書問人不就可以了?
他要的是新意!
直到柳承恩的試卷被送上來,皇上才眼前一亮。
“好!好!這才是我大興朝的狀元之才!”
這話,卻是引起了幾位重臣的顧慮。
“皇上,這位柳承恩之前會試是第四名,而且他尚年輕,如今才二十出頭的年紀,策論寫地好,卻未必就是實干之人。”
“回皇上,微臣以為王大人所言極是,咱們科考選舉人才,也是為了大興朝能傳世萬年,還請皇上三思。”
皇上瞇了瞇眼,只是輕哼一聲,并未說話。
幾位大人個個都是腦門兒上冒冷汗。
要知道這位皇上當年登基時可是下過狠手的,京城的幾個大家族,不說是被他屠殺殆盡,那也是將京城用血清洗過的。
所以,此時有人明目張膽地來反對皇上的意見,那可是真膽大!
“來人,著這幾人入殿回話。”
現在數百人都是在殿外候著呢。
這會兒皇上特意點出來的,就是這次策論寫的好的幾人。
其中,就有柳承恩。
而先前的會員,也在這個名單里。
皇上讓他們都各自稟報了身份之后,便開始逐一提問了。
不得不說,這位會員倒還是真有幾分本事的,被皇上問過兩句之后,便晾在了一旁。
至于先前會試時的第二名,這一次的表現則是極其不佳。
不說在御前哆嗦個不停,只是回話時前言不搭后語,就已經讓人很不喜了,實在是有失體統。
“江寧府的解元柳承恩,你倒是來說說看,這水患之治在于疏而非堵,是何道理呀?”
“回皇上,當年堯命鯀負責治水。鯀采取水來土擋的策略治水。鯀治水失敗后由其獨子禹主持治水大任。禹接受任務后,首先就帶著尺、繩等測量工具到主要山脈、河流作了一番嚴密的考察。他發現龍門山口過于狹窄,難以通過汛期洪水;他還發現黃河淤積,流水不暢。”
柳承恩小心地停頓了一下,想要看看皇上此時是否龍顏大怒,又不敢抬頭,那可是頂撞圣上的罪名。
皇上則是面色緩和了許多,這等舊事,他自然知曉。
只是如今又從這柳承恩的口中說出來,似乎是比史書上記載地還要更為詳盡一些。
看來,這個小子倒是博學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