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承恩陪著蘇錦繡在蘇家住了幾天,走的時候,小四抱著蘇錦繡不肯撒手。
蘇錦繡倒是想要把小四帶走,可是她和蓮姐兒小不了多少,家里頭也該給她議親了。
所以,她若是帶在身邊,楊氏也是不可能答應的。
能在家里留一個月,聽起來這個時間還是挺長的。
可是一轉眼,他們去謝師,去拜訪當地的名流豪紳,再回老家等等,這一眨眼,就過去十幾天了。
“阿娘,之前四郎提過的想帶您二老一起去京城的事,你們考慮地怎么樣了?”
方氏嘆了口氣,“你阿爹是不愿意的。再說了家中還有老人,我們若是去了京城,家里頭有什么事我們也很難及時地趕回來。如今我們雖然是住在縣城,可若是家里有人病了,送個信也就是一個時辰的事兒,方便的很。”
蘇錦繡聽明白了,主要還是擔心家里。
不僅僅是柳家,方氏應該也是對娘家有所牽掛的。
她剛回來的時候,蓮姐兒就跟她說過了,說是方家隔三差五地上門,有時候在這里吃吃喝喝的,有時候也會順些東西走。
當然,人家不會說地太直白了,不過就是訴訴苦,是方氏自己聽不得這些話,主動愿意給的。
特別是那位方二爺,當初宋秀才和柳大郎就是想要通過他來找柳承恩的麻煩,阻止柳承恩趕考的。
后來柳承恩先一步找到了這個舅舅,并且給了他一些銀了,然后巧妙地把人給拖住了。
正好,宋秀才還沒找著方二爺這邊,柳承恩也就走了。
宋秀才和柳大郎和事情曝出來之后,方二爺就動了心思。
和家里頭的老娘商量之后,就想著來妹妹這里蹭些好處。
在他看來,外甥能考中探花,那還是多虧了自己呢。
起初吧,方二爺帶著老母親來的時候,還有些心虛,畢竟還是要臉面的。
可是次數多了,好處也越拿越多,方二爺漸漸地也就不當回事了。
方家大爺覺得這事情不妥,可是架不住老娘也想蹭好處。
最終,方家大爺一次也沒來過,可是老娘拿回家的東西,他也沒少吃。
蘇錦繡聽完了楊嫂說的這些,便覺得不能再這樣由著他們了。
四郎才離家多久,這方家便能這樣了。
若是四郎以后三年五載回不來一趟,那豈非是要將柳家給搜刮干凈了?
蘇錦繡還沒想好怎么整治方家呢,這方二爺便帶著老娘又上門了。
這次上門,那可是興師問罪的。
方二爺也不知是打哪兒聽說了柳承恩辦謝師宴的事,便找上門來了。
在他看來,既然請了柳家人,那就不能落了方家人,至少,不能落了他這個二舅!
他可是柳承恩的大恩人呢!
不能忘恩負義不是?
以前來了那么多次,哪一次妹妹和妹夫不是好吃好喝地供著他們?
理所當然地,他便以為這是柳家應該的。
他更是以為妹妹也是知道了當初的事情,所以才會對他有求必應呢。
想想也是,如果不是他,現在的柳承恩,怕是還只有一個秀才的名頭呢。
現在多風光呀?
聽說回鄉的儀仗都是朝廷給安排的,這一路吃吃喝喝的,連銀子都不用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