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錦繡之所以這么有底氣,那是因為方家理虧。
剛剛方老太那話里話外的驕傲真要是傳出去了,那才是個笑話了!
人家探花郎的妹妹,就算是不非得嫁入官宦之家吧,可是這縣城里諸多的名流豪紳,哪一個不比他方家的兒郎強?
竟然還敢得意洋洋地說出來,也不怕被人恥笑!
連傅家公子都被柳承恩給拒了,方氏心里就沒點兒數?
事實上,方氏剛剛也就是急了,所以才亂了章法,等到了用飯的時候,這會兒也就醒過神來了。
就自己那個侄子,還真地是配不上蓮姐兒。
女兒現在可是越來越有大家閨秀的樣子了,若是嫁過去,難道以后就要在村子里過著整天灶房洗衣的日子?
想想自己曾經經歷過的一切,方氏自然是不愿意讓女兒也再走一遍的。
況且,現在女兒身邊連丫環都有好幾個了,怎么可能再嫁到村子里去做農婦?
“阿娘,您嘗嘗這四喜丸子,看看可還是那個味道?”
方老太每次來,方氏都會讓人給她做幾道軟爛的肉菜。
別說吃了,只是聞著味兒,方老太都覺得高興。
柳老二面對自己的岳母,自然也是有些拘謹。
柳老二不會說話,性子又實在,每每都能讓自己的這個大舅哥給拐到坑里去。
說實話,眼瞅著每回方氏接濟娘家人,他都有些不樂意。
可他又沒有什么好說的。
柳家現在的規矩,他和方氏每人每月都有二兩的月錢,可以自己隨便花銷。
柳小蓮和柳七郎也是二兩銀子的月錢,若是七郎有什么文會或者是其它的應酬,另外從公中支銀子。
可是直到現在,也沒見七郎從公中支取過銀錢。
他們兄妹兩個心里頭都有數。
柳家能有現在的好日子,還是多虧了他們有一個好大嫂。
他們是過過苦日子的,所以也就更加地珍惜現在。
從小到大養成的習慣,不能浪費,沒必要的事情,也不會鋪張。
方氏接濟娘家的銀子,也是從她自己兜里拿的,所以柳老二和柳小蓮也都沒有多說什么。
只是,打心底里頭看不上方家的作派而已。
早些年的時候,怎么沒見他們跟女兒來往地這么密切?
不就是擔心再找他們借銀子嗎?
現在看著四郎有出息了,就想著過來蹭些好處,那能一樣?
這是知道了四郎對柳氏族人做的那些,又是給族產,又是給建學堂的,四郎現在可是遠近聞名的知恩圖報。
方家不就是覺得當初他們也借了銅錢出來,所以就想著四郎不能偏心,也得照顧一下子方家人?
柳老二用過飯,本想著回去了,可是有大舅哥在,而且四郎和七郎都不在,他也不好不招待。
方老太被方氏請進了內院,至于方二爺則是和柳老二在前頭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