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好友這一臉憋屈又無奈的樣子,安崇明則是很不厚道地樂了。
“賢弟,要我說呀,這也是好事。不管朝堂上是如何議論的,對于百姓們來說,這絕對是大家翹首以盼的呀!”
柳承恩嘆了口氣,也只是覺得無奈。
在他的認知里,苞米是很晚才傳到了華夏的。
可是他穿來的這個國度,顯然是跟他認知中的歷史不同的。
而且,大興朝引進苞米已有百年,只是,這苞米的產量,一直不怎么高。
這幾天,他也翻閱了不少關于苞米的記錄,是真沒想到,苞米的產量才這么點。
本書由公眾號整理制作。關注VX【書友大本營】,看書領現金紅包!
現在的各種農作物產量都不高。
這個也可以理解,畢竟生產力低下,養料方面又不夠充足,還想著能產出多少呢?
以前在高縣的時候,他也問過父親,每畝得稻谷三到四石,出米二石左右。
根據他的測算和實驗,此時的一石不足百斤,也就是九十七八斤的樣子。
依次換算下來,大興朝的糧食畝產量為:北方小麥,每畝才一百一二十斤;南方大米,每畝也不過才二百斤左右。
這兩個數字都是最后的成品,也就是去了殼的,能吃的。
以前不曾關注過這方面,現在再看看這些數據,只覺得簡直就是慘不忍睹呀!
不說別的,只要是能讓這糧食的畝產往上漲上五十斤,也就是半石,就足以令皇上龍顏大悅了。
更重要的是,產量高出來的這部分,不知道能多養活多少人呢。
嫰苞米變成老苞米,也就是十幾天的事。
等到老苞米也都收了,京城刮了半個多月的苞米風,也算是歇了。
柳承恩讓人將最先晾干的一撥苞米給碾碎了,然后看著他們做出來的成果之后,就不太滿意。
現在人們都是用石碾子來碾碎苞米的,不只是碾苞米,其他的谷物豆類也可以。
柳承恩又讓人做了一個小一點兒石碾子,然后再碾了一遍。
雖然還是不及自己以前吃的那種玉米糝細,可是多碾一遍,至少可以咽得下去了。
忙碌了幾天之后,畝產量也終于有了。
讓柳承恩哭笑不得的是,收苞米的時候,不僅戶部的林文方派人來了,而且皇上還派了宮里的小太監過來跟著一起盯著。
最終,得出了平均一畝的產量為四石半的數字,這可是把過來辦差的幾位都給驚著了。
盡管柳承恩一再表示,這里面還有苞米芯,還得把這部分的產量剔除掉。
大家仍然都震驚不已。
為什么?
因為按照大興朝的所有關于苞米的產量記錄中,最高的,也才是畝產四石,而且,是好幾年才可能有那么一回的產量。
一般情況下,這苞米的產量就是在三石左右。
盡管柳承恩一直嫌棄這個產量低,可是跟小麥和稻谷的產量比起來,已經算是高的了。
要不然,皇上也不會一直大力地推廣苞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