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還算是順利,蘇大郎一路護送,還帶了不少的家鄉特產,正好,就在北安城里給賣了個精光。
江寧府的絲綢和繡品,那可是大興朝人盡皆知的。
所以,蘇大郎帶過來的這些東西,沒兩天就被人給搶空了。
好在蘇大郎帶的多,特意給余出來了兩車。要不然,怕是親妹妹這里什么也撈不著了。
蘇錦繡感激哥哥時時惦記著他,便跟酒坊那邊打了招呼,一定要讓那邊多釀一些果酒出來,回頭讓哥哥帶到江寧府去賣。
江寧府也有果酒,只不過那個口感,跟這個是完全沒法兒比的。
而且,這北安州的一些果子,那是特色產出,其它地方沒有。
所以,就算是別人想釀,那也釀不出來呀。
蘇錦繡將錦緞分了幾份,差人分別給丁府和王府送去。
而稍微次一些的面料,則是給同知、通判等一些人的府上送去了。
她現在別的事情也做不了,這樣跟大家搞好關系,還是可以的。
一行人到了知州府的當天,便是各種的抱頭痛哭呀。
當然,這是心中歡喜所致。
只是第二天女眷們都是人人腫著眼睛,倒是讓蘇錦繡不好意思了。
柳小蓮今年十六了,蘇錦玉還要再小一些,說親倒是不急。
“明年鄉試,你二哥說想著再去試試,我瞧著可行。”楊氏對膝下的幾個孩子倒是都有著迷之自信。
當然,也恰是因為這份自信,讓他們兄妹幾個的日子都越過越好。
“阿娘,阿爹,我現在肚子還大著,也不方便,趕明兒我讓劉二安排人,帶你們去北安城好好逛逛。這里雖然不比江寧府富裕,可是一些特色的小吃也是不錯的。對了,阿爹喜歡吃甜口兒的,中午讓廚子備一份兒鍋包肉給阿爹嘗嘗。”
蘇保柱嘿嘿笑著,“還是女兒貼心哪。”
“大哥是不是很快就要回去了?”
楊氏點點頭,“是呀,你大哥不可能在這里久待的,你阿爹也要跟他一起回去。”
“阿爹,難得來一趟,別急著走了。等過幾個月,我出了月子,再和阿娘一起走吧。”
蘇保柱搖頭,“不成,家里頭一大堆的事呢。這能抽空出來一趟就不容易了。你大哥成天要顧著外面的鋪面,忙著呢。我別的本事沒有,幫他盯著點兒家里頭的作坊還是可以的。”
這幾年楊氏和方氏二人都是好吃好喝地養著,而且臉上抹的,手上敷的,那也是一樣兒沒落下。
別說,這些銀子可沒白花。
這兩人一看就不是鄉村婦人,跟城里的那些夫人也沒有什么不同。
非要說有所不同,那可能就是嗓門兒稍微高一些了。
蘇錦繡想著阿娘和婆婆要在這里住幾個月呢,所以便挑了個好日子,在家里再辦場宴會。
也免得她們日后出門再被人欺負了去。
至少,得讓她們混個臉熟。
蘇錦繡還勸著楊氏要早些適應呢。
“阿娘,以后等二哥中了舉人,再做了官,您也就是要被人捧著的對象了,現在提前適應一下,等以后這架子也能擺得出來。”
楊氏笑罵道:“你這丫頭,我有什么架子可擺的?不過是個人過個人的日子,裝樣子給別人看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