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消息是年前就放出去的。
所以很多有點兒手藝會做冰燈的,都在家里頭鼓搗呢。
到了正月十二這天,柳承恩和家里人一商量,便想著一起出門轉轉。
出門前,柳承恩特意把林濤叫到一旁,“路上你多照顧著蓮姐兒,還有,身邊的人不能少帶了。畢竟人多,萬一再擠丟了也是麻煩。”
“是,大哥放心,我一定保護好蓮姐兒。”
柳承恩則是露出一個略微有些鄙夷的眼神,保護?
就你那小身板?
算了,不把人弄丟了就成。
一大家子,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兩個小主子留在家里,沒讓出門,主要還是擔心外面人多,太亂,萬一傷著孩子了就不劃算了。
清川一聽說妹妹不出去,他也不想出去了。
“川寶,跟我們一起去吧。家里有這么多人照顧著,你弟弟妹妹不會有事。倒是你,別忘了老師給你留課業,你若是不出去親眼看看這冰燈節,要如何落筆呀?”
清川的眉頭一擰,可不嘛,還得交作業呢。
心不甘情不愿地出門了。
走的時候,還特別小心地親了親妹妹的臉蛋,“妹妹乖,哥哥給你帶冰燈回來。”
蘇錦繡無奈地搖頭,也不知道是不是柳承恩偏寵女兒的行為傳染,弄得這川寶也是對寶寶格外地上心。
北安州的民風相當而言更為開放一些,其實,更準確地說,這里的民風是相當剽悍的。
女子上街打架的,根本就不足為奇。
也可能是因為窮困所以讀書人少,所以對于這方面的約束也就相對少了。
民風開放,自然是有利有弊。
而柳承恩現在需要解決的,就是這動不動就想著揮拳頭的事。
柳承恩身為知州,只想著與民同樂,沒打算去當個勞什子的評判,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發現林濤和清川兩個人竟然都做了冰燈。
清川年紀小,做的也較小,不過卻很是精致。
冰燈最早出現的目的,其實是當地的農民和漁民冬季的照明工具。
北安州的水系還是很發達的,所以,冬日捕漁也是年年都會有,鑿冰捕漁,可是每年一項重要的活動,而且參與人數眾多。
而這種活動,常常是會持續幾天幾夜的。
可那時候的油燈沒有燈罩,紙質燈罩在野外一吹就破了,很容易被滅掉,因此人們就地取材,發明了冰燈。
其實就是人們把水倒入桶中進行冷凍形成桶狀冰坨,再倒出中間未凍的清水,形成中空的“燈罩”,將燈放入,便不會被寒風吹滅。其實原本也是很實用的。
后來,人們在過年期間也制做冰燈擺在門前,或燙孔穿繩讓孩子提著玩,用以增加節日氣氛,慢慢地,也就形成了一個冰燈節。
再后來,人們把冰燈加以裝飾和改良,在凍冰的水里加上了顏料、紙屑、碎木頭之類的東西,結冰之后會在冰體內形成獨特的顏色的花紋,每逢年節之時,人們就會制作彩色的冰燈掛在家門口,以供人們觀賞。
知州府的門外也掛了冰燈,是蘇久和柳老二一起學著當地人做的。
柳府出來的女眷,除了方氏之外,其它人還是都帶上了帷帽,也是免除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老爺,夫人,不好了!清川少爺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