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怪蘇錦繡把柳承恩給想歪了。
實在是現在的柳承恩太像是一個想要賴帳的人了。
柳承恩尷尬地笑了笑,腆著臉道:“阿錦,我怎么可能會算計你的資產呢?我只是想著,到時候可能會拖欠一陣子,就是想著咱們能不能不算利息?”
蘇錦繡聞言倒是松了一口氣,“拖欠倒是可以,不算利息也沒關系,只是這價格你可不能壓地太低了。至少,我得把人工錢給掙出來吧。”
蘇錦繡的確是想著大力支持夫君的事業,只是,再怎么支持,也不能把全家的命脈都給搭進去。
這一家老小還得吃喝呢,況且今年又是嫁妹妹,又是娶新婦的,哪里也少不得用銀錢。
況且,這事情辦的好了,那是夫君的功勞,可是這好處卻是實實在在地讓百姓和朝廷得了。
所以,在蘇錦繡眼里,她不能當那個大善人。
該她的好處,一文錢也不能少。
說白了,就是不想做白工。
柳承恩抹了把汗,幸虧自己沒敢打這批衣物的主意呀。
要不然,估計娘子能把他給痛打一頓了。
“這眼瞅著夏稅也就可以收了,之后還有秋稅,府衙的銀子應該很快就會充裕了。對了,現在的北安州的商稅不是也不少收嘛,怎么你還哭窮?”
商稅的確是有。
可主要是他今年把這攤子鋪地太大,花錢的地方多呀。
“這路如今修好了,你看這酒坊的生意是不是也更好了?以往一個月能進帳三百兩銀子,上個月可是漲到了四百兩呢。長此以往,這平縣也就有了穩定的稅收,最起碼,縣衙想要做些什么不至于太窮了。”
如今在平縣可是有幾個納稅的大戶了。
一個是去年引入的大興朝有名的藥材商行,還有一個便是酒坊了,第三個便是蘇錦繡的醬作坊。
有了這幾大支柱性的產業,平縣以后的日子定然會越來越好。
別小看只有三個支柱性的產業,對于不足兩萬人的平縣來說,這已經是解決了他們極大的難題了。
老百姓們不種地的時候還可以去做工,有些人還可以直接去作坊里幫工,他們還能自己進山去采藥或者是賣一些山貨。
總之,這已經是很好了。
“酒坊的帳薄,每個月都會給京城送一份過去,皇上許是看到了這酒坊的生意不錯,又得知我們在良縣又開了一家,很是高興呢。”
“我先前也讓蘇孝在良縣又開了一家醬作坊。像是這一類的產業,并不太適合在州城內經營,特別是釀果酒的話,有些果子真要是顛簸幾個時辰送到州城來,損耗太大。”
“不錯,開在良縣也挺好的。如今咱們北安州的果酒名氣已經傳了出去,光是上個月過來等著運酒的客商就把平縣的幾家客棧都住滿了。這是好事呀!”
有人了,這才能有生意。
有生意了,這錢自然也就流通起來,然后地方上也就能有了稅收,百姓們也就有了事情做。
總而言之,這就是一個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