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錦繡見過白少夫人兩次,能看得出來,她是個性子過于軟和沒脾氣的,這種人,一般也不主事,也主不了事。
蘇錦繡原本就不太愿意跟上了年歲的人打交道。
可是這位白少夫人不主事,她就只能把主意打到白夫人身上去了。
白夫人都將近五十的人了,聽說生這位白公子的時候,長女都已經出嫁了。
說白越起是她的老來子,也不為過。
白家主營的就是一些個女人用的東西,小到胭脂香膏,大到首飾嫁衣,只要是女人穿戴上用的,就沒有他們家不賣的。
蘇錦繡其實也是想著能跟白家合作一把,雙贏的事兒。
九月初北安州會公布關于一些珍稀藥材的采購事宜,到時候必然是十分熱鬧的。
而蘇孝先前過來跟她提議,看能不能干脆就借著九九重陽節的機會,弄個熱鬧的廟會。
上古時代有在季秋舉行豐收祭天、祭祖的活動,幾千年前,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足以看出這個節日的重要性。
祭天、祭祖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古老的形式,大興朝之前數個王朝幾代更迭,這祭祀的傳統,那是分毫未變。
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民俗,若是能借著這個機會,讓北安州好好地熱鬧幾天,那是絕對于官府于百姓都有利的。
當天晚上,蘇錦繡便和柳承恩說了這件事。
柳承恩當然是一百個樂意。
一個州府是否富有,能否發展地好,最主要的就是看人口和經濟實力。
現在的北安州雖然人口不算特別多,可是比兩年前,已經好了很多。
能借由一個盛大的節日來好好地宣傳一下北安州,這自然是好事一樁。
“沒問題,蘇孝的想法很好,你也可以試著插手,只是不能過了。我再去和丁指揮使商量一下,到時候確保咱們州府的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我聽說今年的鄉試是定在了八月初八?”
“正是,初八、十一、十四,總共三場。咱們北安州的貢院也是建在了州府的東南方向。我被皇上欽定為了主考官之一,中秋節,是不能與阿錦一起過了。”
每場考三天,這三天不僅僅只是考生不能隨意走動,便是考官也是一樣的。
“咱們北安州這次不會有禮部的官員派下來,不過皇上對于咱們這里還是挺重視的,派了翰林院的大學士過來親自主考,再加上我與學政大人,總共三個主考官,監考官若干,除了大學士帶過來的人,余下的都是咱們地方的官員。”
“皇上重視北安州是好事。也不知道這一次咱們北安州能出多少優秀的才子。咱們這里地方小,人口也少,不知道能不能分配到五十人的名額?”
柳承恩搖頭,“難呀!像是京城或者南京等一些大府城,最多可錄取一百人。而咱們這樣的小地方,往年都是四十人,我查過,上一位知州初來任上時,那一年的鄉試只給了三十五個人的名額。咱們這一次還能保住四十人就不錯了。”
鄉試能錄取多少人,這個還真不是他們知州能做得了主的。
便是上頭的禮部和各地的學政也都沒有資格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