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朝的鹽屬于鹽礦鹽場為官辦,但是銷售卻是由商人來進行的。
因為所處的地段不同,所以這鹽的價格也有所不同。
便是販鹽的鹽商他們自己拿鹽的價格也不一樣。
一至五石糧食可向官府換取一小引二百斤鹽引,折合成鹽,大概也就是二百斤左右。
當然,這個價格不是固定的,是隨形勢變化、米價高低而不斷有所變動。
把鹽買過來再販賣出去,大致分為報中、守支、市易三步。
報中是鹽商按照官府的招商榜文所要求的,把糧食運到指定的邊防地區糧倉,向官府換取鹽引,當然,若是用銀錢買,自然也是可以的。
守支是鹽商換取鹽引后,憑鹽引到指定的鹽場守候支鹽,也就是說,不是你想去哪個鹽場采購就能去哪個鹽場采購的,這都是有官府的明文規定的。
不同鹽場的價格,也是不同的。
比如說他們離著遼東府的鹽場近,那里的價格就較低一些,而且還因為這個是海鹽,生產量大,所以便宜。
可是蜀中的井鹽就要貴一些,可是因為那里的井鹽工序繁瑣,據說是出來的鹽更細,味道也更純,所以價格偏高,一些富貴人家用的,一般都是這種井鹽。
最后的市易是鹽商把得到的鹽運到指定的地方售賣,這也就是說,官府不可能讓你一家獨大,買了大量的鹽四處跑的。
有些鹽商們經過合算,覺得用金銀不如用糧食換鹽引更劃得來,但是因為長途運輸糧食的耗費巨大,便在各邊雇傭勞動力開墾田地,生產糧食,就地入倉換取鹽引,便于更多地獲利。因這種形式的屯田是由商人經營的,故又稱商屯。
蘇孝有跟蘇錦繡提過這件事,不過目前,蘇錦繡還沒有這方面的打算。
他們離遼東府鹽場很近,沒有必要去做那么多的事。
可如果是真地要長期的販賣井鹽的話,那就得想想怎么做成本更低了。
用蘇孝的話說,若是糧價高的時候,可以直接用金銀換鹽引比較劃算,糧價低的時候,則是可以直接用糧食來換,畢竟,官府對于市場價格的敏感遠沒有商人更為敏銳。
所以,等到他們把鹽引換到手,估計那會兒官府都還沒有反應過來呢。
對此,蘇錦繡則是不置可否。
于她而言,現在的主要目的就是幫襯柳承恩。
而且于家業來說,她自認手頭的銀錢也不少了,倒并非是拘泥于一定要成為大富之家。
#送888現金紅包#關注vx.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看熱門神作,抽888現金紅包!
只要夫君安好,兒女安好,那她也就知足了。
重陽節當天自然是格外熱鬧。
北安州現在有東市和西市,東市以百姓們的日用百貨為主,胭脂水粉、綢緞布匹、油鹽醬醋等等,一應俱全。
而西市則是以酒肆茶樓、青樓楚館、酒莊客棧等為主,北安州的教坊,便在西市。
兩年的時間,柳承恩讓東西兩市的規模都擴大了將近三分之一。
不僅如此,柳承恩還野心勃勃地想著以后還要再擴大一倍不止。
當然,讓北安州變得越來越繁榮,這是好事。
而且北安州與真麗國也只是一座大山外加一道江相隔。
因為真麗國原本就是大興朝的屬國,真麗國的最高統治者也不是皇帝,而是稱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