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床棉被不算多,可若是小孩子蓋的話,一床棉襖橫起來也足以讓三四個孩子蓋了。
蘇錦繡讓人送過去的都是一些舊棉被,有自己家換下來的舊棉被,也有從其它的人家收過來的一些舊被子,雖然舊,可仍然可以保暖。
“這荒田得養呀,可不是隨便翻翻地撒上種子就行的。咱們前年開的荒,今年的收成才剛開始有好轉,這一下子涌入了這么多的災民,糧食這一塊兒,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是,大人。下官又才去確認過了,咱們的幾個糧倉現在都是滿的,也是多虧了蘇家大爺從江寧府運回來了那么多的糧食。這個冬天,咱們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戶曹很清楚他們從蘇大郎手里頭買下來了多少糧食,價格都不高,當時買入的時候,戶曹還覺得新奇呢。
他們北安州現在勉強可以自給自足了,怎么還要買南方的米糧呢?
現在明白了。
大人是在想著以防萬一。
沒想到這還沒入冬呢,這個‘萬一’的情況就先來了。
北安州一下子接納了上千名的災民,這需要的各種物資自然也就要有所增長。
頭一條,就是糧食。
這些人背井離鄉,大部分都是背著鋪蓋卷兒出來謀生路的。
有些人手里頭還握著一些銀錢,有的則有一些細軟,總之,就是并非是真正的一無所有的那種。
如此,這倒是好辦了不少。
今年柳承恩在北安州總共建了三期的新房,自然空下來不少的舊房子。
除了茅草屋之外,土坯房和那種泥土和草桿混成的泥房是最多見的。
沒錢看小說?送你現金or點幣,限時1天領取!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免費領!
這兩種房子,直接給了那些災民住,至少,可以遮風擋雨了。
其它的事情,就由他們自己去想法子了。
根據目前糧倉的存糧,柳承恩按人頭,十二歲以上的按成.人算,每人先發十斤高梁米,十斤麥子,再加二十斤的苞米。
這是一個人一個月的口糧。
十二歲以下的,則是減半。
這些災民們最愁的就是沒有糧食。
如今安頓下來了,能有一些糧食裹腹了,自然也就沒有什么好怨的了。
可仍然有一部分人不滿意。
“現在都是十月了,北安州冷,這地也沒法種了。我們后頭怎么辦?”
有人起了頭,跟著附和的自然也就不在少數。
“就是,我們后面怎么辦?雖然給了地,可是這大冬天的也沒有收成呀,我們后頭幾個月,難不成都吃土過日子?”
這話就越說越難聽了。
有些災民,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竟然聚到了一起,到官府去討要個說法。
“大人,您既然安置了我們,總不能就只管我們一個月吧?那后頭我們怎么辦?”
“就是呀,大人,您這應著名兒的收留了我們,也給我們安排了戶籍,可是我們總得有吃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