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想一下,一下大雪都是一尺厚呀。
關鍵之時,柳承恩倒是想到了一個法子。
立馬召集了一些木匠,然后讓他們幫忙打造上下鋪!
一般來說,百姓家一間屋子里最多就是能住四五個成年人,還是都得擠在炕上才行。
可如果是有了上下鋪,那能住的人就多了。
三張上下鋪往屋子里一并,至少能住八個人,若是身形瘦一些的,能住十個人。
這就大大地增加了房屋的利用率。
只是因為是木床,自然不比炕上暖和。
可是屋子里生上炭盆,再蓋上兩床厚實的棉被,倒也能將就過去,總比住在帳篷里要暖和。
一下子召集了近百名木匠,日夜趕工,每弄好一批,就直接送到各善堂去,五天后,各善堂的屋子里頭就擺滿了上下鋪,也安置了大量的百姓。
如此,城外的那些帳篷倒是空下來了。
不過,柳承恩沒讓人把帳篷歸還給北安衛。
因為如果在城外施粥的話,還能讓百姓們在里頭避一避風。
臘八這天,粥棚開始熬起了臘八粥,里頭加了各種豆子、花生、白米和糙米等等,還加了大量的白糖,可是把災民們給樂壞了。
更沒想到的是,也是在這一天,蘇錦繡安排人送出了一車又一車的棉鞋。
這棉鞋也都是絮了棉花,底子是加厚的,還有一些棉帽子。
這棉帽子還是柳承恩給想的法子。
鞋子和帽子用的都是先前做棉衣棉被剩下的面料,有的一看就知道是拼湊出來的,不過這些都不重要。
只要能保暖,就算是再多些碎布來拼湊的,災民們也覺得那是救命的好東西。
有足夠的糧食和棉衣棉被,這個冬天,貌似也沒有那么冷了。
到了臘月十六的時候,各地方一統計,除了一些原本就是體弱多病的老人和病秧子之外,其它人竟然都沒事。
柳承恩將北安州的情況上報,并且將死了的二十余人的具體情況也都羅列其中,不是他的工作做的不到位,是這些人原本就是屬于生老病死中不可避免的一環。
而他不知道的是,他的這道折子送上去,會引來多大的震動!
京城也凍死人了。
而且凍死的數目還不少。
京城以及下轄的縣鎮,在柳承恩送上折子的那一天,累計已經凍死了二百余人。
這絕對是一個大數目!
二百多人呀,這是什么概念?
堂堂大興朝的京城,竟然有二百多百姓凍死在了這個冬天,這不是在**裸地嘲諷著大興皇帝的仁政嗎?
皇上正在御書房里大發雷霆,痛罵了戶部以及京兆府的一眾官員之后,總算是把人給攆出去了。
林文正后怕地擦了擦額頭上的冷汗,天子一怒,委實嚇人。
“啟稟皇上,這是北安州送來的折子,里面提及了一些御寒的方法,微臣以為可以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