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下官已經確認過了,遼東府那邊不做人哪,這是硬逼著我們多出銀子呢!”
柳承恩能不知道這個嗎?
聽到遼東府說鹽緊張的時候,他就料到了會是如此。
沒有人會跟錢過不去。
而吳大人折騰他,無非就是想要從北安州多得些好處罷了。
柳承恩輕哼一聲,他才沒那么蠢!
北安州哪就那么富裕了?
現在他還缺銀子呢。
“咱們的儲備鹽怎么樣?”
“大人英明,就咱們現在儲備的官鹽,可以保證百姓們一年的用量。”
鹽不比糧食,這東西一小罐子就夠一大家子吃一個月的了。
所以,去年出了聞二公子的事后,蘇錦繡察覺到這是一個商機,便讓人大量地從遼東府購鹽了。
防的就是遼東府這一手。
鹽引的確是有限額的,可是不代表了私底下是不能通融的。
比如說,這鹽引上寫的是二百斤官鹽,可是實際上在運的時候,鹽場那邊也會愿意賣個人情,多給對方一些,同時,也給自己撈些好處。
不僅如此,蘇孝還打通了遼東府的某個關節,從鹽場里運出來了不少鹽。
通俗一些說,就是走私。
沒有鹽引,而且沒有在鹽場的帳上走,所以是不可能以正常的渠道出城或者是進城的。
為此,蘇孝可是花了不少的銀子相點上下。
如今,這些銀子可都在蘇錦繡的手里頭攥著呢。
私鹽的事兒,蘇錦繡沒瞞著柳承恩,而且蘇孝這件事情做的干凈,中間拐了幾個彎不說,都是以正常的渠道進的北安州。
比如說,鹽引上寫的二百斤,可是蘇孝的馬車上裝著這么多的貨物,又常常往來于各地之間,誰會沒事兒一件一件地去驗?
所以,光明正大地就運回了北安州。
這件事就算是真地查出來了,也不會有人愿意鬧大。
為什么?
這一鬧大了,估計也就沒一個干凈的,都得被牽連了。
鹽倒不是什么大事,只是這位吳大人既然是想著給自己使絆子,就不可能只有禁鹽這一招。
果然,沒多久,就又因為兩地交界處的稅銀的事情起了爭執。
這兩地交界處有一村落,名為小十村。
村子還不錯,總共有一千多口人,因為這個村子占的是兩府交界的地,所以,這稅銀歷來都是兩地均分的。
可是這一次,遼東府不干了。
給出的理由也很簡單,這小十村占遼東府的地居多,所以遼東府這邊理應就多得一些稅銀。
對此,柳承恩也只是冷笑。
不過是一個村子,就算是全給了你又何妨?
怕只怕,遼東府惦記的,其實是小十村背后的大山呢。
小十村背后的大山可是在北安州界內,若是遼東府那頭也盯上了,再出些個什么不靠譜的告示,那才是有意思了。
“這等小事,由地方的縣令做主便是,哪里還用拿到本官面前說話?”
李信眼睛一轉,立馬就明白了他的意思,抬手豎了個大拇指,示意戶曹下去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