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李幕也想到了先前的先生們也曾屢次提到了商戶的低賤及卑劣,所以,他有些迷糊了。
看到了他眼神中的那股子糾結,柳承恩笑了。
年紀雖然小,可是沒有盲目地聽之任之,還是可以好好教導的。
“先生,當初在京城時,學生也有幾位先生開蒙,而且他們都無一例外地提到了商戶乃賤民,并且很是輕視。當時我也是深信不疑的,畢竟他們是我的先生,而且他們懂地比我多。可是后來我去了北安州,又親自接觸了一些商戶之后才發現,他們似乎與先前的幾位先生所言不同,而且,也并沒有只是一味地貪圖利益。他們也是當地的百姓們做了不少的實事的。”
“呵呵,小殿下果然還是心細的,那不妨說說看。”
李幕又仔細想了想,“比方說北安州冬季的時間長,而且大部分的地方,莊稼也只能種一季,所以糧食便緊缺一些。可是每年的許家都會施粥放糧,不僅如此,白家每年也都會趕制一些御寒的衣物送給家境貧困的百姓,還有蘇家大伯,他每年從江寧府運糧到北安州,卻從不肯賺一文錢,足見他們心地善良,宅心仁厚。”
柳承恩深吸了一口氣,“殿下,您是一個有著純善之心的人。那您是否想過,他們所圖的利,并非是銀錢,而是民心呢?或者是聲望?這天下沒有人是真正地無所圖而對陌生人好的。”
李幕又被繞暈了。
難道他剛剛說的不對?
難道自己以為善良的那些商戶,其實還是很陰險的?
柳承恩看到他小臉兒上的表情變來變去,便知道又將這孩子給弄到了一個不知該往哪里走的境地。
“小殿下不必懷疑自己,不管他們所圖的是什么,實際上得利的是那些貧寒的百姓,實際上是北安州因為有他們愿意伸出援手,所以凍死餓死的人數在逐年下降。我如此說,小殿下可明白了?”
李幕果然一下子豁然開朗!
“多謝先生為我解惑!您說的對,不必深究其用意,只需要看到實際上帶來的一些后果便可以了。”
柳承恩見他終于不再去糾結于真假善惡了,這才笑道:“小殿下這一月來進益不小。”
李幕被夸地小臉兒一紅,又作一揖道:“多虧先生教我。”
“說回重農抑商,其實‘農本商末’觀念是咱們這片大地上的傳統經濟思想主調,由此形成重農抑商是歷代帝王慣行的基本治國之策。
帝王抑制商業是對私人商業行為的抑制,比如說大量兼并土地如果集中在商人手中,他們可能不進行農業種植,而是對土地進行買賣賺取差價,這樣利潤才會更大,而且不費力氣。可是如此一來,遭罪的,就是普通百姓了。”
李幕眼前一亮,這才明了。
同時,也明白了為什么之前父皇下的一道詔令中,便是商戶囤田不得超過多少,否則,便要加重納稅。
所以,這一條政令,其實也是為了限制商戶們利用國之本源來大發橫財?
這么一想,當即便覺得父皇簡直就是英明神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