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蘇錦繡的來意!
她本來就是沖著父親的手藝才過來請人的。
哪里知道去母親那里請個安,竟然還能知曉了二哥房里的事。
大興朝開國不足百年,因為歷任皇帝的開明與大氣,所以大興朝的很多東西只要是不違制,都是可以存在的。
比如說現在的桌椅,高低都有。
如今大部分人家待客,幾乎都是選用高桌高椅,也有一些世家名門,仍然會選以前的那種矮桌小幾。
總之,各種各樣的東西,只要是自己用著舒服,那就無所謂。
而柳承恩留的幾張圖紙,其中一張,便有逍遙椅。
這逍遙椅并非是柳承恩自己獨創的,早在前朝時便有了這東西了。
只是這東西哪家跟哪家做的不同,有地簡單一些,有的繁瑣一些。
而柳承恩留的這張逍遙椅的圖紙,就是稍微有些復雜的。
前面的腳踏更寬了一些,而座椅下面的那個地方,還被柳承恩做了改進,可在放置軟墊,亦可以做成一個抽屜。
這幾天柳老二無事就在院子里頭琢磨著這幾件兒家具呢。
蘇保柱原本就覺得有些輕閑,辛苦了大半輩子的人,突然一下子閑下來,還真不知道應該做些什么。
如今聽蘇錦繡這么一說,立馬就來了興致。
“那成,一會兒,哦,今天太急了些,那就明天。你今天回去之后跟親家說一聲,說我明天過去跟他一塊兒鼓搗鼓搗。正好我們年歲大了,坐在一起也有個話說。”
蘇錦繡笑了。
她其實也正是考慮到了這一點,所以才會過來請父親幫忙的。
兩位長輩都是在鄉下長大的,在鄉下過了大半輩子了,初到京城,定然是有一些不適應的。
公爹這里還好些,以前跟著他們一起在北安州住著,時不時地再鼓搗一些個小玩意兒,或者是帶著孩子們去莊子上住幾天,幫著看看暖棚之類的,所以一直有事情忙,倒不會太無聊了。
可是父親這里不同。
蘇錦繡知道他們在京城置辦的田產其實是有些遠的。
說是京城,其實是都到了邊兒上了。
事實上,如果不是因為之前有幾個高官落馬,查抄了田產之后再由戶部掛出來賣,蘇家人也不可能再撿到京城的田地的。
“那就這么說好了,趕明兒您就直接過來,阿娘也一起吧。阿爹做木匠活兒,阿娘您正好和我婆婆一起說說話,你們年歲相仿,有什么話也能聊到一處去。”
“好,就這么說定了。”
之后一直到蘇錦繡離開,始終未再提那兩個美婢一句。
在蘇錦繡看來,不過就是兩個下人,沒必要看地太重了,更沒必要把她們當成了自己的敵人來對待,不值得。
再則,這原本就是二哥房里的事,她只是一個外嫁女,有些事情,不愿意插手,也不能插手。
否則傳出去了,她蘇家的女兒成什么樣了?
連娘家哥哥屋里頭的事情都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