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大郎搖搖頭,這一次的事情辦地還算順利。
雖然柳承恩沒出面,可是實際上也是沾了他的光。
因為他也是從秦縣令口中得知,之前柳承恩特意去找過他。
“此次改回了農籍,以后家中孩子們再讀書,也便少了些忌憚。而且也免得再有人以此來打壓二郎了。”
“大哥其實多慮了。當今圣上并非是重農抑商之主,而且咱們大興朝現在發展地生機勃勃,一切都有賴于商戶們的辛苦。當然,此次推行新田法,其實有一部分原因,也是為了扼制商戶們的囤田行為。”
蘇大郎在家也聽蘇二郎說起過,所以對于這些事情也是有所了解。
“四郎這次的差事快要辦完了,打算何時回京復命?”
“折子已經先一步送回去了,還有一些收尾的工作需要完善。咱們的家鄉這幾年變化大,其實還是歸功于皇上派出了外出的商團和使臣。”
那些種子被尋回來之后,除了由戶部差人在試點種植之外,就是在北安州和高縣有兩個試點了。
柳承恩因為知道這些作物的產量和一些種植方法,所以最早在北安州就取得了極好的成果。
而高縣也是緊隨其后。
如此一來,糧食大豐收了,皇上不必再擔憂百姓們的嚼用問題,這心思便能閑下來大半兒。
糧食多了,便能解決了邊關將士們的口糧問題。
再有多的,自然就可以與四鄰諸國來做交換。
兵強馬壯的前提,也就是得先有著結實的后盾!
糧草,便是根本!
這幾年下來,柳承恩能明顯地感覺到了大興朝國庫的充足,此時加強對于邊關以及一些邊民小族們的管控,自然也就是十分必要的。
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關注即送現金、點幣!
柳承恩打算在回京之前,再往南走走,想去延陵府去看看。
當然,不是他真地想去,而是在他離京前皇上給了他一道密旨,讓他親自去延陵府走一走,看一看。
不需要多事,只需要回來后將見聞都盡數稟報就是。
那里除了漢民之外,可是有著不少的小部落和宗族聚集,不知那里的情況,是否與江寧府一般,百姓們生活無憂。
柳承恩可不敢光明正大地去延陵府。
當初因為北安州的一樁命案,可是把延陵府的那些個世家宗族們給得罪的不輕。
甚至連上頭的官員都是換了好幾位。
雖然不是柳承恩來查案的,也不是他過來要求申冤的,可是起因卻是與他脫不了關系,所以,他也聽到了風聲,延陵府的那些世家勛貴們,對他恨的咬牙切齒的。
對此,柳承恩也是毫無辦法。
恨就恨吧,只要不來主動找他的麻煩就好。
柳承恩明白皇上的顧慮,主要是擔心新田法的推進在延陵府受阻嚴重,到時候,再有一些小部落跟著起事,那就麻煩了。
可惜了,總有一些自以為是的蠢貨,以為一切盡在掌握之中。
若真地是給皇上惹來麻煩,那是十個腦袋都不夠砍的!
柳承恩想到了蘇大郎對于商業的精通,便提出來想讓他跟自己一起去看一看,正好借著他身份的掩護,也希望差事更順利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