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問題是未曾下聘,目前也只是有這么一點兒風聲,怎么就不能改了?
這蘇錦繡話里話外,分明就是嫌棄她當初未曾允婚了。
說到底,還不是有些小家子氣,想要駁她的面子?
“侄媳婦,當初在北安州時我不肯應下這門婚事,一來是當時在北安州未曾站穩腳跟,也是怕我的女兒受了委屈,再則,當時我們好歹也是犯官的家眷,也是不想影響了譚公子的前程。想不到,我們當時一片好心,如今卻是被人誤解至此。”
徐氏說著,臉上還配合著一副‘世人都在誤解我’的表情,當真是讓蘇錦繡嘆為觀止。
“趙夫人,當初不管是什么原因,這婚事沒成是事實。而且當時因為顧及著女方的面子,所以我也只是先在您這里探了探口風。事后您拒絕了,我便將此事擱下,在譚公子跟前那是只字未提。所以,這譚公子如今與林家小姐定親,倒也并無不妥。”
這言外之意,當年你們兩家的婚事八字都沒一撇呢,所以現在也別妄想著舊事重提,意圖拿這種事情來脅迫譚興。
人家可是清清白白的,不僅未曾見過你家的女兒,連聽都不曾聽過。
所以,你這么拐著彎的想要碰瓷,著實有**份了。
徐氏被她這話一噎,登時便想罵人。
當初的確是她拒了這門親事,主要是覺得譚家太窮,而且她也從老爺那里得到了一些暗示,知道他們日后定然會復起,所以如何甘心讓自己的女兒嫁給一個窮秀才?
萬沒想到,當初自己對人家不屑一顧,如今人家卻已經成了人人爭搶的香餑餑。
原以為自己家好歹是侯府,這身份地位在京城也算是貴胄了,不成想,卻仍然被林家給截了胡。
事實上,正月那會兒徐氏便知道了譚興抵京一事,只是那會兒覺得還得再看看。
若是這譚興此次榜上有名,那么他們侯府倒也不介意將女兒嫁給一個文人才子。
雖說是窮了一些,身份上差了一些,可好歹是有功名在身,且前程有盼的。
若是他不能得中,那自己定然也不會在一個窮舉人的身上多費心思。
哪知道,徐氏自以為周到聰明的算計,在別人眼里卻成了笑話。
“侄媳婦,既然如此,那我也不多說了。此事關乎我趙家女兒的名聲。”
蘇錦繡很是上道,笑著回道:“夫人放心,您今日來這里也只是為了探望我這個晚輩,并未提及旁的。”
“如此便好,那我便先告辭了。”
“晚輩送送夫人。”
蘇錦繡雖然是自稱晚輩,可是卻未曾再喚徐氏一聲嬸嬸。
可見這心里頭其實是已經分出了親疏。
徐氏上門之事,蘇錦繡當然不會外傳,可她心中還是有所擔憂,便差人將柳小蓮請了過來。
蘇錦繡未提武安侯府有意與譚興結親之事,只是問了林靜和譚興二人的婚事如今進行到了哪一步。
末了,蘇錦繡還是提醒了一句,如今的譚興也算是乘龍快婿的熱門人選,林家既然有意,最好還是動作快些,免得再被人截了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