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大郎沒有隱瞞,“柳夫人去了一趟張府,后來就差人送來了信兒,說您這兩天就能回來,讓我們稍安勿動,免得再畫蛇添足。”
裴大人點點頭,“此事說來,還是我們家欠了柳夫人一個人情。你和二郎還年輕,往后柳家有什么事,你也要多看顧著些。”
“是,父親。”
裴大人嘆了口氣,“沒想到呀,我以為柳承恩不在京城,這柳家的人也都低調,所以幫不上什么忙的,結果這位柳夫人倒是給了我大大的驚喜呀。”
“父親,柳夫人給西邊送了兩次物資了,年前一次,前一陣子又一次,她雖然極少出門應酬,可是她做的事,卻并不低調。”
“哈哈,你說的不錯。柳夫人是高調做事,低調做人呢。行了,我聽說柳承恩的弟弟如今也入了翰林,你既然是在翰林院里有些人脈了,那便多幫襯著些,至少不能讓人受了欺負。”
“是,父親,兒曉得。”
另一邊,張府。
張正陽在書房里靜靜地站著,看著窗外的幾根竹子,只覺得頗有幾分地不可思議。
旁人不知道,他當然知道皇上是為了什么生氣。
那是裴監正找出來的一本史集,是關于前朝的。
好在當時那名侍講并沒有讀這一本,否則,怕是他也要跟著受連累。
皇上之所以動怒,就是因為上面有一段關于前朝亡國的批注。
言明了是因為那位英宗不顧朝中大臣反對,堅決立了自己最為寵愛的幼子為儲君。
結果在他駕崩后,這位儲君登基不過短短月余,便被他的幾位兄長給掀翻了。
不僅僅是自己的皇位沒保住,連小命都丟了。
更是因此而引起了朝中長達六年之久的動亂,小皇帝死后,又有兩位皇子先后登基稱帝,直到六年后,這場皇權之爭的動亂才堪堪結束。
長達六年的內亂,直接導致了前朝國力的大幅下降。
甚至可以說是衰敗!
也正是因此,開啟了前朝末期的荒誕歷史。
因為國力衰敗,新皇登基后想的不是如何恢復民生,卻是加大了橫征暴斂的力度,最終引發了官逼民反。
皇上看到這段批注大為惱火,是在生氣這段歷史嗎?
當然不是!
他生氣的是,竟然有人在這等關鍵時期讓他看到了這段批注。
所以,裴監正被關,倒也不算是太冤。
畢竟最近朝堂上就因為立太子之事而吵地沸沸揚揚,特別是幾位年長的皇子之間,那氣氛更是劍拔弩張。
而這個時候,一段提醒皇上莫要以自己的喜好為依據來立太子的話,自然能引起皇上的震怒。
皇上還算是理性,這要是擱在了先皇身上,估計立馬就能下旨把裴監正給砍了。
若只是如此,張正陽倒也不會如此地嚴肅且擔憂。
他跟隨在皇上身邊多年,對于皇上的心思,不敢說能猜地八九不離十,那也是絕對能猜到六成的。
皇上之所以如此震怒,只怕還是因為戳中了他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