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天尤人肯定是不行的,柳承恩琢磨著還是得想法子讓地里頭長出糧食來才成。
這甘州和衛寧府,糧食問題,是數百年來都不曾解決的。
沒辦法,主要還是這里的氣候太糟糕了。
如今好歹是有番薯可以種一種,至少可以讓百姓們撐一陣子,可是光吃番薯,顯然是行不通的。
柳承恩現在就指望著大興朝派出去的商隊能帶些好東西回來了。
小麥、青稞、蕎麥、糜谷、高粱等農作物在西邊種植的面積很大,更有一些地方是可以種植水稻的。
當然,大部分的地方,都是以小麥和蕎麥等為主。
至于甘州,那是一處種水稻的地方也沒有,也不太可能。
而關于蕎麥,柳承恩倒是有了一些想法,可惜了,蘇錦繡不在他身邊,要不然,定然能幫他很大的忙。
甘州和衛寧府最緊缺的便是水源。
這個問題不解決,田里種什么也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當然,目前可以種一些較為抗旱的農作物,可也不能光指著這個。
所以,挖渠是必要的!
可是就算是挖渠,也不可能到達所有地方。
比如說甘州就是一個越往西走,地勢越高的地方。
水往低處流,這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要是硬讓水往西走,那他們挖渠的難道自然也就上升了。
更重要的是,這種水渠即便是挖了,到了大旱的時候,仍然無法真地解決用水問題。
柳承恩自去年開始,就一直在督促水渠的進度。
直到現在,才到了甘州和衛寧府這邊。
而且水渠最終也不可能惠及所有的兩府百姓,就是前面所說的地勢原因。
可在柳承恩這個位子上來看,只要是西邊的任何一州府能糧食增產,那就等于是解決了自身的一點問題。
但凡是在自己的地界兒上,不管是哪里多出產了糧食,都是一件好事。
只是,他這么想,其它人未必也這么想。
而被帶到了工地上的那些個百姓們也不一定會這么想。
他們只關心這會不會惠及自家,只操心自己的肚子能不能吃飽。
倒也不能埋怨他們太自私,眼界太窄,畢竟他們中大部分都是沒有念過什么書的。
而且甘州還有著好幾個小部落,總體而言,就是麻煩。
語言不通,這本身就是一個大問題,再加上有人惡意煽動百姓鬧事,自然而然地就會引起百姓們的不滿。
柳承恩預料到了謝司馬會給自己找麻煩,只是沒想到,他竟然真地能如此卑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