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天氣也熱了,蘇錦繡為了感謝之前幾位夫人的幫忙,便特意讓人給各府的夫人送了一份兒梅子湯的方子。
方子里加了紅果以及一些陳皮和洛神花等藥材,喝了之后有開胃消暑的功效。
除了這些,蘇錦繡還讓人又各家送了一些罐頭過去。
果酒也是少不了的。
正是因為都知道蘇錦繡的大方,所以在她一出面請人幫忙的時候,那些夫人們才會賣她這個面子。
高姍姍這里就不說了,就沖著她們姐妹之間的這份情誼,她也不能不幫。
只是侯府,到底還是她的婆母做主,所以,還是由蘇錦繡上門說動了侯夫人。
一切都塵埃落定之后,蘇錦繡又開始擔心遠在西邊的柳四郎了。
那邊的氣候不好,吃的用的樣樣都不及京城,也不知道四郎現在黑了沒有瘦了沒有。
柳七郎推了兩次同僚的邀約之后,接下來的日子果然是清靜了許多。
大部分時間,他不是一個人看書做記錄,就是和許言、譚興一起聊天。
許言和譚興是北安州出來的學子,在翰林院也一直受到了排擠。
畢竟北安州窮困,且民風彪悍等名氣,也讓很多人對北安州都產生了不好的固有印象。
總以為北安州里出來的人都是粗獷且不懂禮數的。
誰能想到,今年北安州一下子就有好幾個中了進士!
若說以前北安州的百姓們能自給自足了,也不過是讓朝廷省心了,讓戶部松口氣了,卻不足以令天下的學子們對北安州改觀。
可是這一次的會試,卻是徹底地打破了這些人對北安州學子的固有印象。
一下子中了好幾個,這種事情放在一州的知州和學政那里,絕對是一件可以吹牛很多年的政績了。
當然,大家可沒忘了,北安州能有如今,絕大多數是因為有了一個柳承恩。
若非是之前柳承恩在北安州的大動作,又怎么會便宜了李信?
這么大的一個功勞,算是白送給李信了。
去年柳承恩才調離北安州,今年就出了這么好的成績,其實李信也是覺得既高興,又有些羞愧。
說到底,他還是拾了前人的牙惠呀。
北安州這兩年的莊稼長勢都不錯。
特別是也有一些荒地種上了番薯之后,效果更加明顯。
蘇錦繡去年就讓人在北安州也開了一家作坊,就是專門做粉條,寬的、細的、圓的、扁的等等,因為有了更多的師傅們的加入,所以粉條現在可不是當初蘇錦繡剛做出來那會兒一種模樣了。
做粉條剩下的東西,都被那邊的莊子上收走喂豬了。
這還是蘇孝讓人按照田村這邊的模式走的。
“夫人,蘇大管事派人送信回來了。”
蘇錦繡心里咯噔一下子,總感覺不是好事。
果然,蘇錦繡看完信后,這臉色大變。
被蘇孝派回來的,是經常跟在他身邊的一個小廝,年歲不大,貴在機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