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大郎現在做的就是覆簾壓紙,將撈好的紙膜一張張疊好,用木板壓緊,上置重石,將水壓出。這個還需要些時間,再之后,就是透火焙干,就是把壓到半干的紙膜貼在爐火邊上烘干,揭下即為成品。”
樊老漢在一旁做著解說,蘇錦繡也總算是親眼見到了紙張是如何成形的。
“大叔,我看你們家這是祖傳的手藝,為何不自己開一家造紙的作坊呢?”
聞言,樊老漢一臉的沮喪和悲戚。
樊大郎走過來解釋道:“不瞞夫人,我家祖上的確就是開造紙作坊的,只是因為我們成本小,生產的數量也有限,但是出來的紙張質量好,是出了名的好紙。由此,反倒是惹來了禍事,再之后,我阿爺便不得不賣掉了祖產,然后來到了定西府。”
蘇錦繡挑眉,“你們原是江南人氏?”
“是,這竹紙當時在江南,還是我阿爺做的最好,可惜了,我們抵不過權勢,最終還是不得不舍棄了家業,然后來此定居,再之后,我們便只是給人做工,不求大富大貴,只圖一個平安。”
蘇錦繡明白了。
這就是被人打壓地沒了家業,不得不低調做人了。
“那你們在別人家做工,簽的是哪種契約?”
“簽的都是活契。我們不管具體的配料,只是負責后頭的一些手藝。所以主家也不怕我們泄露出配比方子。”
蘇錦繡點點頭,如此就再好不過了。
“今日辛苦幾位了,我府中還有事,便先告辭了。這是我府上的管家楊柱,你們若是遇到了什么難處可以找他幫忙,另外,后續我若是再有什么需要,也會派他過來與各位接洽。”
楊柱是楊順的兒子,楊順就是楊二,雖然柳承恩給他換了名字,不過楊順這名字平時也就是底下人才會叫,而主子們基本上還是會喚他楊二,主要是叫習慣了。
楊柱如今年紀不大,可是因為之前也跟著柳家人四處奔走,倒也長了不少的見識。
這次出門,方氏也是選了又選之后,才讓蘇錦繡將他帶上。
楊柱這孩子機靈,而且因為自小就進了柳家,所以和主子們之間也比較親厚,知道沒有老爺和夫人,他就活不了了,所以一直也是心存感激。
回府后,蘇錦繡便讓人去打聽這樊家的事情,想要用他們,就得知根知底的。
若是人品有瑕,也可以用,只是用多久,如何用,那就得另外再盤算了。
接著,蘇錦繡又開始研究這向陽花了。
查閱了不少的書藉,又干脆讓人弄了一些種子來,打算等來年自己在院子里種上幾棵。
不僅如此,還有一些專門做炒瓜子的手藝人,也被楊柱找了過來。
蘇錦繡在柳承恩面前,可是把楊柱好一頓夸。
向陽花從出苗到種子成熟所經歷的天數,一般為在三到四個月之間,可以說成熟期很短,算是比較好養活的一種作物了。
向陽花,由于其生長前期的幼株頂端及中期的幼嫩花盤會跟著太陽轉動得非常明顯而得名。
都覺得此物稀奇,卻無人能弄明白為何如此。
不過,這向陽花結出來的葵花籽倒是好吃。
特別是蘇錦繡親眼看著那些手藝人將這東西炒制出爐,吃到嘴里,那是特別地香。
像是葵花籽這樣的炒貨,在各處都比較常見,只是普通百姓家可舍不得買這個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