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承恩知道皇上讓李幕來這里的用意,便更是鐵了心想要借著這次機會好好地教導他一番。
若是將來能成為一位名主,也算是給大興的百姓們做了一件好事。
“這西北年年有災,只是大小不同,你可知為何今年皇上會大怒?”
“因為今年江南也有水患,雖不嚴重,卻是的的確確地影響了田里的收成,而且江南累計受災人數也已達十萬以上,再加上了甘州和衛寧府,我大興朝的糧庫也未必能解所有的危機。”
“殿下只說對了一半,莫不是忘了邊關的將士們?”
李幕身子一僵,只想災民去了,真把將士們給忘到一旁了。
“我大興國力雖強,可百姓們的生活卻遠不如矣。若是有朝一日,大興再無一凍死餓死之人,我大興國力才真正地算是到了強盛之時!殿下,皇上對你期許甚高,莫要讓他失望。”
李幕也不傻,有些話雖未言明,可他心里頭也是明白的。
“多謝老師指點。往后,還要請老師多多教導。”
柳承恩卻是笑著搖搖頭,“殿下很聰明,而且您是一位相當有魄力之人,今日站在此處,只望小殿下永遠記住這一幕,記得我大興朝的泱泱百姓,記得你曾親手為他們做過實事。”
“是,先生教導,永不敢忘。”
“君為舟,民為水,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殿下,前朝滅亡之鑒,還望您能牢記。”
“是,學生會永遠記得,百姓為重。”
柳承恩滿意地點了點頭,沒有再說話。
李幕是個聰明人,一點即透。
所以柳承恩也沒打算再多說,有些話講地多了,反而會讓人心生厭煩。
既然知道他明了自己的意思,也沒必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了。
再說,這個年紀的男孩子,指不定就要到逆反期了,萬一哪天脾氣上來了跟自己對著干,好像還是自己要吃虧一些。
主要是這身份地位上,太不對等了!
相較于清川,李幕的身份,還是讓他頗為頭疼的。
真要是嚴加管教,只怕日后又被這小子給找后帳。
罷了,先這么著吧。
柳承恩匆匆地回了家,第一件事就是先回書房把自己想到的東西都記下來。
他現在就是想到什么寫什么,不大會兒的功夫,已經寫了十幾張紙。
可巧今日蘇錦繡沒出門,便讓廚房燉上老雞湯,晚上好給夫君補補身子。
從廚房里出來,蘇錦繡手上多了一個托盤,里面是今天特意燉給幾個孩子的銀耳羹,干脆給柳承恩也端一份兒過來。
“四郎,先歇歇吧,吃點兒東西。”
柳承恩這才放下筆,站了起來。
“你來的正好,我剛剛把自己想到的一些都寫下來了,可能有些亂。”
“好,四郎先吃碗銀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