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嘛!聽說那造紙坊現在已經里里外外招了近百人了,還在招工呢,每天管一頓午飯,而且下工也不算晚,便是城外的村子里的百姓也能來做。說是技工的工錢最高,一個月有二兩銀子,待遇最差的就是學徒工了,要住在作坊里,一天管三頓飯,頭三個月沒有工錢,過了三個月之后,一個月也有一百文的工錢呢。”
“真的假的?”
這下子,又熱鬧了起來。
要知道民間大部分手藝人的規矩,都是學徒期間只管飯,不給錢的。
有的行當里學藝時間短也得一年多,有的則是五年甚至更多,大部分的營生,都是三年左右。
沒想到,在造紙坊竟然三個月以后就能先領工錢了。
雖然少,可那也是錢呀!
一百個大錢兒呢,要是擱在普通人的家里頭,可是一份兒大進項了。
“也不知道那里還招不招學徒了,我家里頭有個外甥正好歇著呢,回頭得問問去。”
“所以說咱們這里也得加把勁兒了,人家造紙坊那頭都已經開工了,咱們這榨油坊還在圍著一堆木頭轉悠呢,像什么話!”
李師傅先是一喜,隨后又是發愁,“就算是弄起來了,也沒咱們什么事兒呀,那是人家榨油坊,咱們只是木匠,做完了這個,咱們就得走人。”
老漢也是蔫巴巴地吸了口旱煙,這里到處都是木料,他就一個人縮在了一個旮旯里。
“這倒也是,不管怎么說,咱們總得先想法子把東西做出來,也不枉費東家給的這么高的賞錢呀。”
話落,大家都沉默了。
都是是普通老百姓,就算是家里頭日子好過一些的,又能好過到哪里去?
這人就不是容易知足的物種。
吃不飽飯的時候,就想著能吃飽飯就感恩戴德了。
可等著吃飽飯了,又想著家里頭的孩子是不是要娶親了?總得給家里留個后呀!
再等有了孫子,又得琢磨著不能一輩子守著這破地方,得想法子讓孩子去讀書,以后改換門庭,看哪一個還敢小瞧他們!
說到底,不是不想過的更好,只是在吃不飽穿不暖的時候,哪有那個心思?
如今他們這些人大部分都算是能吃飽穿暖的,可是家里頭都有一大堆的孩子要養活呀。
哪里不要銀子?
“你們說,咱們跟東家說說,若是咱們將東西造出來了,能不能讓咱們家的孩子也進榨油坊做工?”
這個提議,立馬就得到了其它人的贊同。
若是能有個差事了,穩穩當當的,這以后兒子娶親就有指望了,孫子上學的束脩也就能慢慢攢出來了。
“唉,說這個就遠了,咱們還是先干活,把東西做出來了,才好到東家跟前去說話。這東西沒造出來,咱們哪兒來的臉提喲!”
還是老漢一句話讓大家都冷靜了下來,然后沉默一瞬,便紛紛都打起了精神,開始繼續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