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郎提到的蘇家姑姑,指的就是蘇寶慧。
去年蘇寶慧家的孫子在外頭玩時淋了雨,然后發起了高熱,一家子跑前跑后的,可是花了不少的銀錢。
偏當時蘇大郎去了南邊兒,而蘇二郎又在衙門里頭,正巧被六郎給遇上了,便干脆借給了他們十兩銀子。
這件事情后來蘇家也知道了,蘇二郎還差人給六郎送了些銀兩過去,
六郎這樣問,倒不是因為他好心,而是去年蘇寶慧進過一次京城,逢人就說自己的侄兒是當官兒的,自己的侄女婿更是大官,只是如今在任上,不在京中。
經過蘇寶慧的嘴這么一宣傳,大家伙也都知道了蘇錦繡有一位愛說且勢利眼兒的姑姑。
原本蘇錦繡也沒打她當回事兒,哪里知道這個蘇寶慧竟是這般地折騰。
“先把人安撫住,等過了年再說吧。”
蘇錦繡就此事跟大哥二哥商量過。
原以為只要他們老老實實地過日子,蘇家也不差他們一口飯吃。
可壞就壞在了蘇寶慧這張嘴上。
當初就是因為他們一家子在高縣活不下去了,這才一路輾轉到了京城。
如今竟然又是貪心不足,妄想利用著這份兒親情的緣故,想著套弄出更多的銀兩來。
這人的貪欲太盛,養不熟了。
所以,蘇家幾人商量之后,決定將他們一家子都送回高縣。
正好等開了春,河水能化了冰,水路能走了,便把他們一家子都送回去。
至于他們具體要回哪里,那就不是他們該管的事了。
不過,蘇大郎還是想地更長遠一些,打算直接帶著他們回蘇寶慧的婆家,她的孩子到底還是跟著人家姓的,總得找到他們的族長,把事情來龍去脈都說清楚了。
就算是給他們一些好處,那也得讓鄉親們知道。
不能讓別人以為他們蘇家發達了,就不認蘇寶慧這門親戚了。
這年前各家各戶送禮的都不少。
而柳承恩因為兼了工部的差,所以往他家送節禮的就格外的多。
毫不夸張地說,給他們家送節禮的,比給張閣老送節禮的還要多。
而蘇錦繡也沒閑著,不僅讓人弄出來了不少莊子上的產出,還親自動手做了一些小物件兒,比如說榻上的小插屏,或者是給夫人們備的飾品,要么是她親手做的,要么就是她親自挑選的。
當然了,因為跟白家有合作,所以這玉顏膏,她也沒少準備。
各府的夫人們收到了柳夫人送來的禮,自然是都毫不客氣地在自家人面前夸贊她,說她懂事又謙遜,辦事還十分地嚴謹。
總之,在京城的貴婦圈子里頭,蘇錦繡的名聲,那絕對是首屈一指的。
安國公主這里收到的禮可以說是最重的。
不僅僅是莊子上產出的一些新鮮的瓜果蔬菜,還有蘇錦繡耗時三個月親手繡的六扇屏,據說這畫還是當初安國公主親自畫的。
其實就是當初蘇錦繡來公主府做客的時候,無意中瞧見了安國公主的幾副手繪,便小心地記下來,然后依著樣子一一還原了。
安國公主收到這六扇屏,可以說是笑得眼睛都要看不見了。
她身為皇上的嫡長女,身份尊貴,從來就不缺什么金銀珠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