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承恩笑了笑,“這是龍骨水車!我在定西府的時候,就曾經因為用水的問題一直想法子,后來才弄出來了一種翻車,就是可以將低處的水引到高處去。”
柳承恩說著,又指了指圖紙道:“在定西府的那幾架翻車,卻不是及這一種的。這是我根據實際情況改良過的。而且年前已經讓我的人在定西府那邊先動手做了。等再過些日子,應該就可以試出效果了。”
蘇二郎聽得不是很明白,他是書生,自小接觸農活就少,而且高縣那邊不缺水源,所以壓根兒也不明白所謂的翻車是個什么東西。
蘇大郎倒是來了幾分興趣。
他自小下地干活,而且這些年東奔西跑,接觸的人和事都多,自然也知道有些地方用水困難。
如今看到這個東西,又聽柳承恩一解釋,立馬就覺得這是好東西。
“看這里,我畫地可能不是那么清楚,簡單來說,就是其結構以木板為槽,尾部浸入水流中,有小輪軸一。另一端有小輪軸,固定于堤岸的木架上。用時踩動拐木,使大輪軸轉動,帶動槽內板葉刮水上行,傾灌于地勢較高的田中。如此,便可以達到水往高處走的目的了。”
蘇大郎連連拍手,“妙!妙呀!北方水系少,而且很多時候的災情都是因為旱情。就算是沒有大旱,有了這個好東西,以后農人們種地也會輕省很多,莊稼收成定然也會高上許多!”
有些人家條件好一些,可能會用一只老牛來幫著運水。
可是大部分的莊稼人都是窮苦人家,一般都是得自己擔水。
若是離地水源近還好一些,離地遠了,那才是受苦了。
“可是離地遠的那些地,還是沒有辦法照顧到?”
柳承恩手扶著下巴想了一會兒,“這個不急,我后頭再想法子,這水都能從低到高走了,再讓它平著走一段路,應該也不難。”
他記得以前看書時,就有人用竹子劈開,然后把中間的東西都挖空,再拼接到一些,如此一來,這水便能順著竹管往下走了。
只需要人為地稍微制造出一個坡度來,那水就應該可以運到更遠了。
總之,水弄上來了,辦法就多了。
“其實,若是建在了水流速度快的地方,這個還可以直接省了人力,就用流水的速度沖勁兒可以把水運上來。而且,這個位置再稍加改動,可以讓牛或者是馬等幫著拉翻車,如此,人就省力了。”
柳七郎也是干過農活的,自然知道這種田最苦的,便是澆地了。
他們村子還好,有小河,就算是擔水,也不會太遠,最主要的是他們那里雨下的多,所以很多時候是不需要人為灌溉的。
可是北方就不一樣了。
北方這里的天氣較為干旱,這龍骨翻水車的出現,簡直就是那些百姓們的大救星了。
“大哥,這水車一旦投入使用,絕對是造福萬民呀!”
“世人都說水往低處流,可是咱們偏偏要讓它往高處走一走!哈哈,四郎,好樣的!”
這是大事,即便是有利于萬民,可是柳承恩身為尚書,也還是要上報的。
也是巧了,還沒有正式上朝呢,皇上就派人來傳旨,召他們夫妻倆進宮。
皇上和皇后都在鳳儀宮,如此,柳承恩也算是沾了蘇錦繡的光,能進入皇后娘娘的宮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