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蕭明宇跟他的情況也差不了多少。
不同的是,他還有一個更厲害一些的母親。
饒是如此,他自幼在父親的教導中,也是不愿意借助他人的勢力去耀武揚威的。
幾個孩子到了高縣之后,先是歇息調整了一天,次日便由蘇大郎帶著一起去見關先生了。
關先生考校了幾個孩子一番之后,頗有幾分感慨道:“四郎的學問已經是不亞于老夫了,只是可惜他在朝為官,時間緊一些,若是他得空了能好好教導你們,那將來也必定是能高中的。”
眼見先生對父親有如此高的評價,安安心里頭高興,笑道:“師爺爺,我阿爹說了,他學的東西雜,若是論及學問,還得是您才成。他將來若是不做官了,還要再到您身邊來學幾年呢。”
關先生心情大好,“你這孩子倒是會說話。”
“晚輩說的都是真的。還有我阿娘也說了,等她以后陪著父親歸鄉,一定要親自給您做一桌子好菜,再加上她釀的好酒,讓阿爹陪您一醉方休!”
這話連一旁的關夫人聽著都高興,更何況是關先生了。
蘇大郎的眼角抽了抽,他是真沒想到妹妹家的這個孩子這么會說話。
旺仔的性格較為沉穩一些,也可能是因為大了幾歲,所以更有一種做兄長的意識。
自來到高縣之后,這幾個孩子和旺仔的關系都更近了一步,主要就是因為旺仔關心且照顧他們。
論及學問,最好的就是安安。
可是論及學習態度,最好的就是旺仔。
蕭明宇和趙宣二人都是自小習武,雖然也讀書,但是更偏向于兵法類的。
之所以將他們送過來,也不過就是為了多沾沾關先生身上的儒氣。
而且,蕭明宇和趙宣二人將來未必就是要走文人的科考路子,極有可能是要考武舉的。
無論如何,現在年幼,多學東西,總歸是沒錯的。
蘇大郎給柳承恩寫了信,將這里的情況如實告知,之后,自己又回了一趟蘇方村。
如今的蘇宅基本上是被當成了一個小工坊了。
當然,內院一直是只有柳芳和張月蘭不定時地打掃一下,并沒有人住在里面。
蘇瑾行這幾年承擔起了高縣這一帶的生意,在蘇氏家族里的地位也是越來越高了。
甚至,族里有什么大事未決之時,都會主動來問詢蘇瑾行的意見。
如今的蘇瑾行,縱然是頂了一個商戶的名頭,可是這身份地位,也并不比蘇瑾文這個秀才在家族里的低。
甚至,還隱隱有超過他的架勢。
畢竟,蘇瑾行現在等于是蘇大郎在高縣的話事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