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玉米罐頭的成功,現在還看不出什么來,等到了這市面兒上再沒有了嫩苞米,可就顯出它的與眾不同來了。
蘇錦繡讓蘇孝借著現在,讓酒樓的廚子多學幾道這種菜,等到了冬日,定然是能讓人眼前一亮。
作坊的生產進度很可觀,每天能做出兩百多罐來,這個數字,已經是很驚人了。
然而蘇錦繡覺得還是不夠,畢竟這嫩玉米也就只有這么幾天,再晚了,就長老了,不能再做這種菜品了。
考慮到了酒樓里的用量,所以蘇錦繡安排人用大號的陶罐做了一批。
這東西到了冬天,即便是打開了封口,一時半會兒也是壞不了的。
酒樓的用量大,別說是一天了,就是一頓午飯,同一道菜可能就得做上十幾盤的。
所以用大個的陶罐做出來一批,并不會有什么風險。
再說了,就算是大陶罐,也沒有特別大,最多就是抵得上那種小陶罐兩三個的樣子。
轉眼到了七月底,各地都已經在準備鄉試了。
柳承恩特意派了人去江寧府,就是為了方便照顧那幾個柳家的秀才郎。
舉人可不是那么好考的。
柳承恩則是在想著,若是柳承繼中的名次靠前,還是可以試試明年的會試的。
若是不行,也可以先到京城這邊的書院里好好讀上幾年,大不了過三年再考。
八月桂榜一出,各州府都是熱鬧的很了。
柳承繼中了舉,只是排名一般,算是中等,不前不后。
“四郎,這承繼既然是中了舉,那是不是就要到京城來了?他入京后在哪里讀書,你可都安排了?”
“我跟韓銘兄說好了,等進了京,休息幾日后就帶他去明德書院。”
韓銘是明德書院的山長,而且還是柳承恩同科的進士,兩人之間的交情一直不錯。
“這次怕是又要備上幾壇子好酒了吧?”
柳承恩大笑,“還是阿錦看地準。”
蘇錦繡白他一眼,“這樣吧,桂榜已出,承繼堂弟也算是舉人了,不管他來不來京城,咱們都得先請韓山長好好坐坐,也免得他總是說你用人時才想起他的好來。”
“是是是,阿錦說的都對。”
“正好,許言和譚興二人也都在京城,便一起吧,不如就請到府里來,到進還得麻煩夫人了。”
“許大人和譚大人也都在京城?”
“是因為新稅法的事情進京的,過不了幾天就要回到任上去了。正好可以一起坐坐,韓銘兄也算是他們的半個老師呢。”
“也好,酒菜上我會準備好,你看哪日合適?”
“后天吧。我先讓人給韓銘兄去送張貼子,告訴他可是有上等的梨花釀,他要是不來,可就虧大了。”
許言和譚興二人現在都被外派到了地方上。
正好這二人所在之地,都在推行新稅法。
一個是七品知縣,一個是六品的通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