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承恩哪里能不明白皇上的意思?
他原本就是擔心柳家太過招搖了,容易被人惦記。
可是如今有了李幕的旨意,他也不好說什么了。
“也罷,待你中了進士,之后為父便想法子將你外調吧。若是未中,那是最好的。”
“是,父親。”
十六歲的柳定安明明還是一個少年,一臉稚嫩,可是眼神中透出的堅定,卻不似這個年紀該有的。
蘇錦繡也知道了柳承恩的顧慮,勸說了一番之后,便提議道:“待過幾年,皇上這里一切穩妥了,不如你就辭官歸鄉?”
柳承恩挑了挑眉,“我原也是如此打算的。只是怕一時半會兒不可能走得了。”
如今內閣五人中,他和林大人是新晉上來的,頂多再有三年,估計張閣老就得辭官歸鄉了,不為別的,也得為張家的小輩們著想,總不能朝堂上重要的位子,都是他們張家人的。
一旦張閣老退出,那么再添新人,短期內,他就別想著走了。
之前李幕召他入宮議事時,就曾提到過這一點。
當時柳承恩倒是很老實地跟他說,自己打算在不惑之年辭官歸鄉,結果被小皇帝一陣的埋怨,就差直接掉眼淚了。
如今又遇到了自己兒子科舉之中,柳承恩就知道他們柳家是注定要給皇上賣命了。
如此也好,有自己在,可以幫著安安在朝中穩當幾年,之后再退,倒也不必太過于擔心了。
柳承恩如今能得新皇重用,除了因為當年的情分之外,最重要的是,他很識趣,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摻和。
就好比這三年一次的會試,柳承恩一般情況下是不會愿意去做主考官的。
除了先皇在世時,曾讓他當過一次監官,一次主考之外,他就一直很排斥這個。
一般而言,會試或者是鄉試的主考都該由禮部官員派出。
只是皇上常常會因為各種原因而親自指定自己所信任的文臣去擔任主考。
目前朝中,任主考官次數最多的,應該就是張閣老了。
新皇開恩科的時候,柳承恩就沒有自薦去當主考官,倒是張閣老舉薦了江元豐。
柳承恩的頭腦一直很清醒,可以有權力,可以有勢力,可是絕對不能讓自己手中的權力太多了,否則,就會引起上位者的注意。
哪怕這個新皇是曾經喚他姑父喚他老師的李幕,也是同樣如此。
上位者,注定了就是要孤單的,因為他們坐在了一個至高無上的位子上,注定就要戰戰兢兢,甚至是多疑多慮。
李幕,也不例外。
柳定安回來了備考了,艾寶的親事也再度被提上了議程。
李幕也曾問過蘇錦繡,到底想幫艾寶找一個什么樣的夫婿。
對此,蘇錦繡倒是回答地很簡單,只要人品好,心性好,出身世家或者是寒門,他們都不在意。
李幕心中有數了,便想著等來年的殿試上多注意著些,看看是否有合適的青年才俊。
次年會試,柳定安位列第三,奪了會元的,是出自嶺南世家的一位公子,也不過是剛剛行了冠禮的年紀。
可以說這一次的會試選出來的才子們,大多數都在三十歲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