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冥暄并未飲下忘情露,原是幻聆怕我放不下,這才找了這個理由來勸我。
聽聞二師兄要與狄意在一起,偏偏南溟海神堅決不允,只因魔族相繼害死孟聆與孟煦,此仇恨也就結下了。二師兄與狄意在人族以師徒相稱,二者本就前世有情,也就不顧世俗的眼光成了親,以為簡簡單單度過一世,哪知南溟海神知曉此事便要強拆鴛鴦。
狄意動怒之下打開了體內赤魘留下的魔障,當初狄意以死平復天水,赤魘心有不甘將魔障移入狄意體內。受魔障控制的狄意失了心智,手染無數鮮血,南溟死傷無數,逼的狄意幾度發狂。
二師兄擔心狄意受戾氣控制,上前阻止時險些被誤傷,幸得夜隱前去將狄意制止。只是如此以來,狄意更是無法與二師兄修得正果。南溟海神有意讓二師兄繼承自己的海神神位,偏偏二師兄與狄意情投意合,因而南溟海神想方設法要將他二者拆散。
如此百年過去。。。
東帝重回神界,恰有虛位以待,紫昊與鴻鈞道祖商討之后,便將余下虛位做以填補。
神仙界自然以女拜西王母,男拜東帝為接引,至東帝出事后,男仙這邊也就停滯多年。以往但凡新入神仙界必得受西王母與東帝指引,再前往天宮報道,受天帝天后允可后記入神策,加身神籍,這才分派仙職與去處。
東帝重生而歸,雖是換了個身份,但到底前生是戰神東帝,因而便填補了扶桑大帝神位,掌管世間新入仙界的男仙指引之事。
師父在人界收的弟子也前來天宮報道,填補了太清天尊神位,執掌道法傳承。
鴻鈞道祖曾言,這位太清天尊來歷源遠,倘若說個年份,大抵與師父同時。最初師父留于仙界,鎮守昆侖,協助鴻鈞道祖主持天道運轉。
太清天尊卻更在意自然道法,因而幻過無數化身前往人界傳道論教,以來發現更多道法,領悟世間生靈。歷經數萬年,嘗遍世間疾苦,修的自然長壽,同道一體,這便回了神界。
聽聞至我成為天后,葉冥暄便將冥界移入陰山之下,深有數萬尺,難見天日,有泉染黃沙,卻不見冥界魂靈,人族稱其為九泉。我與熠暮談了有關陰山終年寒雪不化的事,又因黃沙覆蓋導致三萬里無一活物。便請求熠暮助陰山雪化,恢復生機,如此這般又過去百年。
北陰位于癸地,冥界又遷移去了山下,又受熠暮百年光照,總算有了生命。而后因山下羅姓村民久住,將此處坐地起名為羅豐,意為豐收。再到后來,只因常常夜里有嚎聲,再者不慎看見魂靈報道,為此恐慌害怕,因而村民連夜搬走,羅豐山也就再次荒野多年。
凡人因此避諱豐字,擔心得罪北陰冥帝而使農作豐收受到影響,因而將羅豐稱作羅酆,此山也就因此徹底有了名,名曰羅酆山。那北陰癸地也就成了北陰鬼地,陰魂也就作“鬼”稱呼,那冥帝也就改成了鬼帝。
北陰往生大帝與泰峰府君本就深受人族敬奉,如此來,此地也就成了凡人禁地。時日久之,那羅酆山也就成了單獨的境界,又被稱作酆都,甚至有說書的言之鑿鑿宣傳,說那羅酆山下雖為冥界鬼魂所居,但凡所需卻是應有盡有,宛如凡間都城。哪里是鬼魂受罰之地,明明是鬼魂的獨有城池,好不逍遙快活。
這樣一來,那羅酆山冥界也就直接被稱為了酆都冥界。
那日靈霞前來與司命商討人族命途及福禍之事時,恰巧與我碰見,我便與她足足聊了好些個時辰。
因有司命兄妹在,所以也就不怕流出我對葉冥暄藕斷絲連的流言碎語。那日靈霞同我說了這事后,我甚為震驚,多久未曾關心人界之事,哪成想人界卻發生了這樣大的變化。
昔日的陰山,如今成了威名遠赫的酆都冥界。葉冥暄果真是將全數心思都放在了人族公務上,因而才會有了如今的名譽。這不是很好么?我不想壞了他的名譽,如今他深受萬靈敬仰,我該是為他歡喜的。
靈霞躊躇許久,幾番思慮后又才與我說道:師父將冥界遷移至羅酆山下,只因你已秉承天道運籌,師父既怕你亂心,也怕自己亂心,更怕有心者亂心而于你不利。此話靈霞本不該與你說的,只是靈霞實在不想師父一派用心,而你卻不知。
我雙手捏拳,低頭不語,努力克制自己心中的難受。
靈霞又道:因師父與你已無緣分,所以往后有關人族與魂靈之事,便是由靈霞前來天宮與司命商榷。
我點頭,并未說話。
有聽得靈霞道:師父在人族時的兵士如今也在冥界司職,師父念及他們忠義英勇,又是因師父與你之故慘死。當時靈寶天尊雖以畢生緣分逆改了你和師父的凡塵壽命,但仍然未能復活他們。雖是騙師父說他們有了好去處,卻只暫時將他們留在冥界并未輪回,只待師父回來后再做定奪,后來師父就將他們留在了冥界司職。
我聽后感懷,葉冥暄與我才是同道中人,倘若是紫昊,他只會認為天命如此,無可強求。而葉冥暄與我都感恩,不愿欠誰人情,因而拼了命也會報了恩情。
只是,靈霞為何要與我說這些?
我抬眸看著她,靈霞神色平靜,毫無任何表情。
只道:師父有他們相助,你便寬心地留在天宮罷。畢竟,你若安好,師父才會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