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晚,花沐曦和月輕歌打聽到了風國的官員的信息,知道在朝政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哪幾位官員。
第二天,兩人便先后拜訪了這幾位官員。
有了頭晚的鋪墊,“勸說”行動又順利了幾分。
根據不同的官員,兩人的“勸說”行動也有所區別。有好言相勸,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有以實力相脅迫的,尤其是拿其家人脅迫,這一招最好使;還有恐嚇的,畫餅的,不一而足。
總之,一天下來,兩人成功地“勸服”了那幾位風王最看重的官員,讓他們向風王進諫,幫助水國攻打雷國。
在這項任務完成后,第三天,花沐曦和月輕歌以水國使臣的身份,求見風王。
風王沒聽說過這兩個無名之輩,本待不見,但在底下官員的勸說下,勉強接見了花沐曦和月輕歌。
兩人來到風王面前,呈上水王的書信及信物,向風王述說當下形勢,請風王派兵攻打雷國。
風王尚在猶豫,底下的那幾位官員便紛紛向他進諫。
“王上,臣覺得,水國使臣的說法很有道理。唇亡齒寒,如果我們現在不出兵,作壁上觀,等雷國滅了水國,一定會來攻打我們風國的。”
“是啊王上,雷國的野心早就昭然若揭。他們現在不攻打我們,是顧不過來。等到他們將水國滅了,肯定不會放過我們的。”
“雷國滅了水國,將兩國的勢力掌握在手中,其實力又會強上一大截,是我國無法抵擋的。”
“倒不如,現在出兵攻打雷國,跟水國遙相呼應,相互牽制,使雷國不敢再輕舉妄動。”
“對,有水國牽制,我風國更加安全。一旦水國滅亡,單憑我國,無法跟雷國抗衡。雪國地處偏遠,國力弱小,不可能跟我們一道跟雷國對抗。”
“王上,救水國,就是救風國啊。”
……
在一幫大臣的勸說下,風王終于下定了決心,攻打雷國。
于是,在雷靂以為拿下水國已成定局時,突然接到了消息,風國大隊兵馬出動,攻打雷國邊境。
雷靂不得不分出一大部分兵力,抵抗風國。
風國和水國兩國合力,雷國勉強能與之平衡。雖然不至于落敗,但久戰下去,必然損耗極大,對于三國來說,都不是什么好事。
雷靂最擔心的,便是這兩國合作,在這之前,他也采取了一些預防措施,卻沒想到,花沐曦和月輕歌竟然來了,而且在暗中使壞。
他考慮著,是應該罷戰,還是再采取更強力的措施,加速戰斗進程。
他還有一個辦法,那就是,聯合雪國,讓雪國從風國的另一側,對風國發起進攻。
花沐曦和月輕歌得知消息,趕到雪國,打算勸阻雪王。
所幸雪王非常明理,知道雷國是頭惡狼,靠不住,若是幫助雷國攻打另外兩國,一旦雷國得到了那兩個國家的國土,接下來要對付的,必然是自己。
以雪國的能力,是萬萬打不過雷國的。
雪國能夠生存的依靠,便是風國和水國的存在,大家相互牽制,相安無事。
因此,雪國委婉地拒絕了雷國。
風國與雪國鄰近,風王也派了人,勸說雪國加入到他們的戰爭中來。
對于這個提議,雪國倒著實有點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