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埏作坊沒有水泥開不起來,陶罐技術太泛濫,身邊也沒人能雕花,陶罐賣不出好價錢。
阿牛建議她賣點心去。既然麻糬都打出名頭了,不如趁此機會,做些冬天能吃的。趁著她在郾城里還有名氣,能賣多少就賣多少。
幼娘和豆兒覺得阿牛說得很有道理。
阿牛表示自己不光會捏泥巴造泥屋,也會揉餅子,只要她去擺攤,一定能跟著她去。
他們都知道的事,她能不知道?
唐與柔托腮看著三人,嚼著烤野豬,想了想,說道,“這思路是對的,可時機不對。冬天路人少,這么冷的天還出來干活的,手里沒什么銀子。就算薄利多銷,也只是積攢口碑和人氣。而且只做低端點心會導致高端商品難以售賣……”她見三人都是茫然表情,就連阿牛也沒聽懂,解釋到,“簡單來說就是我賣給平民吃的東西,除非想出其他花樣,不然是無法賣給達官貴人的,可他們手里的錢才是最多,讓他們消費一次,抵得上賣出數百個平價商品。”
這一點是柳賈提醒她的。
在這個階級等地森嚴的世界中,想發家致富就一定得弄清規則,弄明白錢在誰手里。
陋室看起來建成了,能讓弟妹過得安逸舒服,可唐與柔是無法滿足的。
就拿被人往木墻上潑狗屎這事兒,如果有自來水,就不用從井里打水了。從鹿角山里挖個洞,引溫泉的支流水下來,水龍頭一擰就能出水,這該多爽快?
磨刀不誤砍柴工,想賺大錢不能急于一時。
不如還是先劃個水,閑適安逸地度過這個冬天,這樣也好給時間讓福靈空間里的自然界有足夠時間繁衍。
晚上,唐與柔和幼娘豆兒吃吃喝喝,都有些撐得睡不著。
三人沒回房間,將不用的狼皮鋪在大廳里,中間點了火盆烤著火,唐與柔提出了加減法游戲,然后才想起來,這兩個算數能力不太行。
不過幼娘都十歲了,本身就對算數很感興趣,唐與柔覺得她有當賬房的潛質,將阿拉伯數字教給她,還順便留了個乘法的思考題。豆兒卻對此不感興趣,在旁擺弄著幼娘從張家借來的《爾雅》,卻一個字都看不懂,還對著文字胡言亂語一番,說這個字像蟲子,那個字像王八。唐與柔也看不懂,想著給豆兒找點事做。
想起獵戶家有很多獸皮,但打下來的毛就直接扔了,這樣很浪費。唐與柔遣豆兒將那些毛全要來,看看能不能搓能毛線,織點毛衣。
針織衣的技術其實很早就有,村里的蘇荷兒就會。前陣子唐與柔去照顧蘇荷兒的時候,她說自己是從蜀地學來的,能織蠶絲衣。
可惜青萸村氣候太干,村外沒有桑林,水分不夠,蠶就算養好了,也無法繁衍后代。
唐與柔心說如果有綿羊,她就能薅羊毛來賣毛衣了。這大冬天過得絕對比現在穿狼皮衣要舒坦。
可惜她不認識游商。
不如明天就去縣城一趟,將綢緞莊里訂的那三身錦緞衣拿回來,再去問問柳老板有沒有相熟的商人。等去過之后,在回縣城路上,就能打著這個旗號,假裝買了游商的東西,將福靈空間里的生物放出來了。
美滋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