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顧安郎就不那么高興了,家里似乎就他沒用,都二十一了也沒有什么本事。
吃過飯,顧如槿領著孩子們午睡,顧安郎便敲響了父母的門。
“爹,娘,我想和二弟一起做滑板車,明年我也要成家了,我想多掙些錢。”顧安郎開門見山地說。
“安郎啊,這件事爹會幫你去說,只是僅此一次,剛開始的時候你不幫忙,看到別人掙錢了你又想插一腳,現在福郎還小不會跟你計較的,以后可不能這樣了。”顧老三也知道自己兒子的底細,因為是長孫當年也是嬌寵了一段時間,性格有些自私,好在也不算太過。
之后幾天兄弟兩人一口氣做了二十個,這次做的更精細些,還分了大小,小的十五文大的二十五文,有了前面幾個孩子的宣傳,這次去很快就賣完了,有個人價都沒講就買了三個,兄弟二人很是高興,這樣下去他們一個冬天能賺好幾兩銀子呢!
而顧如槿卻要潑他們冷水,這只是一錘子買賣,有些木匠手藝的看兩眼就會做,而高手更是能做出精品,二人要想多賺錢就趕緊多做一些出來。
果如顧如槿所料,在二人第三次去賣滑板車的當天下午便有人找上了門。
常氏木工在陳水鎮已立足百年,是鎮上的一個大族,經歷風霜雨雪,即使在常氏只剩下老弱婦孺的時候也未曾丟了木匠手藝,常氏出品之精細,機關之巧妙,在整個岳州府都是有名的。這代的常氏的掌權人是上代掌柜的兩個兒子,老大常謹之繼承了木匠手藝,老二常慎之做了鋪里的掌柜。
常慎之前幾日看到有小孩兒在街上滑來滑去的便覺新奇,這樣的小玩意兒還是第一次見,就讓鋪中小二去買了三個來研究,本以為是什么復雜的工藝,原來只是有兩個輪子在下邊,東西制作粗糙簡單可巧在心思,他們常氏已經很久沒有出新品了,這是個機會啊!
一番打聽之后,常慎之帶著小二直奔顧家,小二上前表明了身份,李氏夫婦趕緊將人請進了堂屋,常氏他們夫妻當然知道,他們家的農具就是在常氏木工買的,只是不知他們的掌柜怎么到他們這窮鄉僻壤來了。
“常掌柜喝口茶,這是小女從府城買的。”顧老三說的驕傲,只是轉念一想常氏木工在府城也有鋪子,自然是喝過不少好茶的。
常慎之端起碗抿了一口茶,本不在意的表情瞬間變了,“好茶!”這種茶他只在幾年前知州府辦喜宴的時候喝過一盞,濃香醇厚回味無窮令他至今難忘,他以為這顧家人只是一家子種地的,現在看來他得重新估量了。
“咱們開門見山,我相中你們家的滑板車了,不知這可是書橋老弟做出來的。”顧家的情況他已經打聽過了,顧書橋的師傅李常運也是個木工高手,當年他爹常氏的老掌柜還來請過他,不過被他拒絕了。
“不……不是,我的手藝不行,這是我家小子做出來的。”顧老三有些難為情地說道。
“那我能見見他嗎?”常慎之將碗里的茶飲盡說道。
“常掌柜稍等一會兒我去叫他們。”李氏歡喜地出門去叫了兄弟二人。
見進來的是兩個人,常慎之又問,“這小玩意兒是哥兒倆一起想出來的?”
“不是。”兄弟二人異口同聲地回答道。
“是我想出來的。”顧安郎搶先一步又說道。
顧老三上前拉住顧安郎對常慎之說道,“這是我家女兒想出來給孩子玩的。”
“原來是個女子想出來的,可惜了!”常慎之惋惜地說,他還想要這個人才為他所用呢。
“能否再為我添一碗茶。”常慎之厚著臉皮說道,“你家這個滑板車我看了,做工粗糙用料也不行,木材也不耐用,可能不過月余就壞了。”
聽他這么說,顧福郎滿臉不服氣地想要辯駁。
“那常掌柜的意思是?”老實的顧老三卻是能沉得住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