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漂亮的簪花小楷,筆鋒卻不見柔弱反而透著干凈利落。
“說說你們的要求吧!”鄭熙呈看著只寫了一半的方子說道。
“咱們想跟東家繼續做粉條生意。”顧老三笑著繼續道。
“好!”鄭熙呈爽快地答應了。
因為女兒說了對方一定會答應的,顧老三面上倒是沒有多少驚訝。
接著雙方商議了一番,顧老三提出的要求鄭熙呈都一一答應了,簽了協議按了手印,顧老三拿了十兩銀子將剩下的半張方子交給鄭熙呈。
這來回兩趟折騰了一天,回到家已是晚霞滿天,村民們都回家了,村子里極為安靜,李氏也做好了飯菜站在村口等著父子二人。
遠遠地看到驢車過來,李氏趕忙往前迎了幾步。
“他爹餓了吧?事情辦完了嗎?他們有沒有為難你們?”李氏急切地問著,父子二人走后她就一直擔心,還不如直接拿十兩銀子將方子賣了算了。
“放心!都辦好了,走回家去。”顧老三高聲說著,語氣里含著喜悅。
回到家中,李氏擺了碗筷,原來的桌子早就不夠坐了,顧老三又釘了兩張方桌,如今家里奶娘翠屏和來福來旺一桌,擺在院子里,顧元娘幾個和盼娘一桌,顧如槿和顧家夫婦顧安郎一桌,屋子里坐的滿滿當當的,這要不是顧如槿一直貼補著,顧家早就支撐不住了。
“三娘,你還真是料事如神,那公子看了上半張方子,就答應了咱們的要求。”顧老三繪聲繪色地說著今天在德運樓發生的事情,難得一個老實的莊稼漢有那么多話,他窩囊了半輩子今天竟然敢面對那么多人,還跟大戶人家的公子談成了一樁生意。
而顧安郎卻反常地安靜,時不時看一眼顧如槿,幾次想張嘴說些什么。
顧如槿歪頭看著他,“大哥有什么想問的就問吧?”
“我就是問問,沒有別的意思。”顧安郎也不好意思開口怕三妹誤會自己貪得無厭。
“我們為什么不做甜品生意,反而用那方子換粉條生意?”那甜品方子能得那富家公子看中而放棄了粉條方子,可見是個好的。
“那大哥猜一猜是為什么?”顧如槿反問顧安郎,這些生意上的事情以后還是要顧安郎多動腦筋的。
“是因為他們高門大戶我們不好得罪嗎?”顧安郎只能想到是這個原因。
“甜品生意雖然賺的多,但是成本也相對較高,定價就比較高,我們無法打開銷路,而我們舍棄甜品方子跟他們搭上關系簽下協議,之后我們的粉條生意會順順利利再無阻礙。再者若是我們做了甜品生意,又有人來買方子,我們要怎么辦?”
還有一個原因顧如槿沒有說,雙皮奶自己只做給三個人吃過,沒有其他人知道,而鄭家定能將雙皮奶推廣出去,若是那三人看到了就應該知道自己平安無恙。
顧如槿斂下眼中的思緒認真的看著顧安郎,她也不是經商高手,希望顧安郎能舉一反三自己學會思考。
顧安郎也知道這是三妹在教自己做生意便鄭重地將話記在了心里。
顧家人已經從翠屏口中知道了德運樓背后是府城鄭家,而鄭家生意涉及各行業遍布岳州府,所以他們簽的協議是德運樓要每月從顧家收一百斤粉條,每斤三十文,若以后顧家有新吃食也優先考慮德運樓,而顧家不限定只供應德運樓,若有其他訂單也可以接。這樣一來相當于鄭家讓出了陳水鎮的市場,鄭家吃肉顧家喝湯,而對于他們這樣生活在底層的人家,能有一個月一兩多銀子的進項已經很滿足了。
次日李氏便拜訪的村長和幾戶交好的人家,放出風聲說要收紅薯面粉,五文一斤,下午又讓顧老三趕著驢車送她回了趟娘家,跟娘家幾個兄弟說一聲。
這個消息只一天就傳遍了附近的幾個村,有歡喜的有懷疑的更有那好奇打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