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氏祖宅就在村尾,同閻獵戶家隔了一人寬的小巷子,祖宅的院子有顧家現在院子的一半大,院子里春季清過的野草又漲了一人高,這個季節已經枯萎了,幾間青磚大瓦房看著有些年頭,卻并不怎么破敗,這些年顧老頭時時修整,還是可以住人的
幾人雖每人都拿了農具,可老的老小的小,能動手的竟然只有顧安郎兄弟倆,最小的顧思儒更是幫倒忙,將顧安郎兄弟倆捆成堆的干草撒的到處都是,等將院子里外打掃完,擺了貢品行了禮,已經是半個時辰以后了。
“安郎,你爹咋樣了?”閻東陽從外面回來正好看到顧安郎兄弟倆和幾個面生的人從鄰院出來。
“身上的傷沒什么大礙,只是腿斷了要去府城抓藥。”提起顧老三的傷顧安郎便滿面愁容。
“不要心疼銀子,要是不夠的話只管來找我。”接骨再續可是要花不少銀子的。
“多謝東陽哥!”顧安郎面含感激。
等男人們回到家,顧如槿就讓來福來旺又套了兩輛馬車,一家子只留了顧安郎和顧元娘在家照顧顧老三。
李氏領著杏花、盼娘,顧惠娘領著王知知、王知學和顧福郎一起坐了經常趕的內里沒什么裝飾的馬車,顧如槿領著顧璟弘、徐靖鈺和翠屏、奶娘一起坐了那輛裝飾豪華的馬車。
翠屏看著車里的裝飾斂下了眼底的驚訝,倒是奶娘并沒有看出都用的什么材質,只感嘆這馬車裝飾的還真別致。
而顧老頭一行則驚訝于老三家里竟然有兩輛馬車了。
南門山因山腳下有塊石頭形似大門而得名,在柳樹坡的西面,處于昌陵縣的縣界也是岳州府的邊界,翻過南門山便是黔洲。
南門山海拔較高,峰體險峻,樹木林立,每年九月九登高之時漫山紅葉,瑰奇絢麗,似霞如煙,引得游人不遠千里來此賞景,據傳是一得道仙人在此參悟修成正果,飛升之時霞光萬丈,將這萬千樹木染沉了紅色。
每輛車花了三文錢寄存在半山腰的農家,一行人便步行上了山。
靜安觀就坐落在南門山的山頂,是為了紀念那個仙人建造的,千層梯由半山腰一直修到三門殿,一級一級地爬上去寓意修道的艱辛。
由來福來旺背著兩個孩子,顧如槿獨身一人走到一半便累的氣喘吁吁,更別說背著孩子李氏和顧惠娘,只是李氏惦記的早些占個好位子聽道長講道硬是咬著牙一口氣爬了上去。顧老頭夫婦畢竟年紀大了就綴在后面慢慢地往上爬。
靜安觀占地有十幾畝,穿過三門殿走過窩風橋,便是一片較大的平地,此時立著幡桿,擺著供桌。
將帶來的水遞給李氏喝了一口讓李氏歇一會兒,顧如槿便吩咐來福來旺去排隊占位子,其實那些位置都是有錢人家捐了香火錢換的,他們這樣的普通人家只能早早地來占個外場的位子站著聽。
等周氏幾人上來了,李氏便打發兒女帶著孩子們四處轉轉,自己和婆婆妯娌一起擠進了人群。
顧老頭父子倆要去涼亭喝茶,顧思進也學著爺爺和父親一板一眼的像個小大人一樣,顧思儒活潑好動不愿被父親拘著到處亂竄。
顧如槿幾個難得出來也不愿在亭子里吹涼風,便在觀內閑逛著。
靜安觀依地勢而建,房屋殿堂高低林立,過了三門殿左右兩側建著鐘樓鼓樓,廣場的另一端便是玉皇殿,大殿巍峨宏大,殿里供奉著玉皇大帝,莊嚴肅穆,大理石地面能映出人影,四根高大的立柱繪著人物彩繪,顧如槿不知道是誰。主殿左右分立著藥王殿財神殿等,其后是三官殿真武殿。各殿都有參拜的人,屬三官殿人最多。站在臺階下都能看到里面人頭攢動,只顧惠娘進去拜了拜,顧如槿和顧安郎領了一群孩子等在外面。
南門山要比小牛山高不少,氣溫更低一些,顧如槿特意給兩個孩子穿上了新作的棉衣。徐靖鈺的披風帶著兜帽滾了一圈毛邊,顧璟弘的對襟大襖將小孩兒從裹到腳,胸前繡了個大眼娃娃跟顧璟弘有幾分相似。
“你說爹的腿真的能治好嗎?”出了三官殿一行人向后山走去,顧惠娘愁容滿面,她其實是有些怨大姐的,要不是她爹怎么會遭這樣的罪,這腿要治不好可怎么辦呀!
“放心,楊大夫醫術很好,一定能治好爹的腿的。”顧如槿以前也聽過岳州楊慈骨科圣手的名頭。
“三妹也聽說過楊大夫?”聽顧如槿這么說顧惠娘多少有些心安。
“翠屏上次去府城聽別人說的。”
兩人正說著話,穿過一個月亮門,前方傳來一片噪雜,不遠處的翠竹遮掩的石桌旁五六個學子圍坐在一起,似乎起了爭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