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學鳴在七爺爺家說了要建學堂的事,七爺爺激動的臉都紅了,建學堂是這他一輩子的遺憾了,本以為要讓子孫來完成了,如今沾了那顧家丫頭的光,自己咬牙也要再撐兩年看著學堂一步步起來才能安心地走。
柳學鳴也是一臉感慨,他們柳氏商量了十幾年的事兒,就這樣辦成了?顧氏一個婦道人家倒是比村子里的老爺們兒更大氣。他一定要盡快將東西都置備齊了爭取明年開春就能讓孩子們上學,若村子里誰家再有意見,看自己怎么收拾他們!
翌日,一大早起來天便黑壓壓的,估計又是一場大雪,柳學鳴不敢耽擱時間,吃過早飯便又敲響了打谷場的銅鑼。
“村長,你是不是在家閑的慌,動不動就敲鑼,我們還在家睡覺呢!”柳四嬸錢氏抱怨道,這么早起來一會兒又要餓了!
“錢氏,就顯你了!一遍站著去!”七爺爺中氣十足地訓斥著她。
“一天到晚的凈找事!”錢氏小聲地嘟囔著,她也就只敢仗著嫂子的身份跟村長頂嘴。
等了有一刻鐘,期間柳學鳴又敲了幾次鑼,見人來的也差不多了,便不再等了,沒來的人家都是村子里的刺頭,他們不愿來,他柳學鳴還懶得搭理呢!
“今天說的是一件大好事,天大的好事!”
“咋九弟妹又懷上了,村長是要請大家吃酒嗎?”不等柳學鳴說完,錢氏打著哈欠接話道,“就是吃酒也不用敲鑼打鼓地召集大家伙兒來說吧。”
“錢氏,你哪來那么多話?一會兒喊你男人來我家一趟!”七爺爺知道這錢氏是個混不吝的,在村子里也就自己說話她還知道怕。
一聽要喊她家男人,錢氏縮了縮脖子,往后退了退,閉上了嘴。
“這顧家的三閨女,大家也都知道,以前大家還議論過人家。昨日那顧氏拿了銀子要給咱們村建學堂,這學堂要是建成了,孩子們就不必走十里路去大廟村進學了。”柳學鳴越說越激動,“我跟七叔商量過了,咱們這打谷場是最好的地方,咱們辟出一半的地方用來建學堂,大家伙兒有什么意見盡管說。”
村長還沒說完下邊站著的村民便開始交頭接耳的竊竊私語,時不時有人回頭看站在最后邊的李氏。
“打谷場是大家的地方,你們用來建學堂了,我們怎么曬糧食?”姍姍來遲的裴癩子的婆娘孫氏先發了話,她家又沒有孩子要上學。
“嗯!你說得對!還有人反對嗎?”柳學鳴掃視一圈,見還真有幾個人蠢蠢欲動,接著道,“誰要是反對,咱們就把打谷場分一分,得了地的子孫后代都不許在學堂上學。”
這下那幾個人也安分了,雖然他們現在沒有孩子要上學,可等有了孫子重孫還是在村子里上學更方便。
“現在是和大家商量,若是大家都沒意見,便這樣決定了。”七爺爺看大家只小聲說話也沒人提意見,便高聲說道。
“孩子們去上學還要交束脩嗎?”柳家的柳成林問出了疑問。
“這是自然的,人家出的銀子只是用來建學堂的,請先生的錢還是要咱們給的。”柳學鳴解釋道。
聽得此話有人點頭,有人撇嘴。
“這束脩要交多少?”又有人接著問。
“這個還要請了先生才能決定,最少要夠先生的月錢。”柳學鳴在心里盤算了一下接著道,“一個先生的月俸是一兩半銀子,具體跟先生商量好了,再召大家來說。”
柳學鳴說完,下邊村民又開始交頭接耳。
“誰還有什么要說的?”見沒人再問,七爺爺再次出聲。
“七叔,我想說兩句。”李氏站了出來。
七爺爺點頭示意李氏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