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三十,李氏一早便起來了,今天是舊歲的最后一天,家里里里外外還沒有忙活完,這些活兒可不能留到大年初一。
顧福郎這些日子都埋著腦袋做事,悶悶不樂的,顧安郎倒是干勁兒十足。
顧盼娘和顧惠娘跟在李氏身后幫忙,就連王知知也知道給自己娘遞個毛巾端盆水,襯的顧如槿格外清閑。
顧老三被允許在院子里活動一下,他就在院子里坐著曬著太陽,看著家人們進進出出的忙活。
到了下午,幾個大人小孩又忙著做年夜飯,今年家里人多東西也多,雞鴨魚肉自然是要在除夕夜擺在餐桌上。雞和魚都是腌制過的,只要上籠蒸半個時辰就好了,李氏又炒了幾樣菜,古代的冬季基本沒有什么新鮮蔬菜,白菜和蘿卜便成了飯桌上的重頭戲,當然粉條也是必不可少的。
傍晚,李氏看著顧安郎將水缸灌滿水,米缸面缸都添的滿滿的,又點上了蠟燭,這才放心地上了餐桌,這是他們這里的習俗,象征著歲歲有余慶,年年不斷炊。
一家子大大小小十幾口人,坐在一起吃了一頓極其豐盛又熱熱鬧鬧的團圓飯。
奶娘因為是雇傭關系,在幾天前回了自己家。
王同山趕在天黑前到的家,他只有明天一天的休息時間,碼頭的倉庫還存著貨,明天下午還要趕回去。
顧老三爺兒幾個擺上了碗,倒了酒,喝得滿臉通紅。
吃過晚飯收拾妥當,自然是要守歲的,守歲是為了給父母祈福以延長壽命,做子女的都愿意守一守,孩子們之中,大點兒的顧盼娘還能守得住,小點兒的王知知幾個就守不住早早的開始打瞌睡了,李氏心疼孩子便趕著他們去睡了。
以前每年過年顧如槿要么在值夜要么躲在自己房間里不出來,今年顧惠娘特意叫了她出來打葉子牌,顧如槿不想掃大家的興便同意了。葉子牌打了幾圈,顧如槿上了手,便將顧惠娘幾個手里的銅板都贏了過來,顧惠娘耍賴著不打了。
一家人又坐在一起說話,聊自家的生意,聊安郎兄弟倆的婚事,聊顧如槿的茶樓。
王同山聽說妻妹竟然開了一家茶樓,驚訝的同時也有些心動。要是能在茶樓做事,自然是比看倉庫強多了,他自認還有幾分識人的本事,一些事情還能應付得過來。
“三妹,不知你那茶樓可缺個跑腿兒的?”王同山問的委婉。
“倒還真缺人手!等開業了姐夫要是能來幫忙自然是好的。”顧如槿當然知道王同山不只是想跑腿兒。索性茶樓是要招人的,用誰都無所謂,若王中山是個有本事的,自己也不吝嗇委以重任。
得了顧如槿的話,顧惠娘夫妻倆均是笑逐顏開。
“三妹的人情我記在心里了,若你姐夫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你只管斥責他!”
“對!對!三妹你有什么事情只管吩咐!”王同山也點頭附和。
顧如槿自是笑著說好。
熱熱鬧鬧地守了一夜,天還不亮李氏便在一陣鞭炮聲中領著顧惠娘和顧盼娘去包了餃子,一家人連湯帶水地吃了暖暖活活的一頓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