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如槿算著時間,估摸著爹娘都回來了,才領著孩子們來拜年。
顧老三似乎心不在焉的,顧如槿叫了兩聲他才聽到。
“爹他怎么了?”顧如槿站在李氏的身邊,小聲問道。
李氏嘆了口氣,抬眼看了看進門的顧老三,眼中閃過一絲憤恨,“還不是你爺奶!明明是你二伯娘和小姑的錯,我跟你爹都沒有揪著不放,他們反倒對咱們冷嘲熱諷的!”
原來如此,顧如槿以為那件事情,自己和爹娘都沒有計較,就算是揭過去了,就算是將來幾家人碰了面,也就是不咸不淡的處著,沒想到他們反而責怪起自己來了。
她跟那群人也沒見過幾次,倒是無所謂,顧家人跟他們畢竟是連著血脈的骨肉,怎么可能不在意。
只是這種事情想通了就無所謂了,守著自己的小家,不照樣過日子嗎?
顧如槿只得囑咐李氏多勸勸顧老三。
李氏點了點頭,“這樣也好,眼不見為凈,逢年過節只要咱們禮數都到了,誰也挑不出毛病!”
進了屋,見顧老三垂頭喪氣地坐在椅子上,顧如槿也不再多問,讓晉驍辰兄弟三人給顧老三夫妻倆行了禮,拜了年,每人得了李氏給的大紅包,開心地跑出去玩了。
次一日,李氏照例帶著顧盼娘回了娘家,李佳玉和周秀秀也各自回了自己娘家,只是李家也是不太平。
李氏從李家回來,帶回來了兩個姑娘,分別是李桂花的女兒于寶玲和李昌文的女兒李平平。
于寶玲如今十五歲,長得一副好相貌,淡淡的柳眉,大大的杏眼,人也文文靜靜的,她之所以跟李氏來顧家,就是因為這幅相貌被鎮子上的惡霸看上了,天天上門騷擾,李氏在娘家聽了李桂花的哭訴,便將人帶回來避一避。
而李平平則是因為她娘王氏非讓她跟著來,說來姑姑家見識見識表姐的二進大宅,她又不是沒去過,又什么好見識的。
安置好兩個姑娘,李氏去了顧如槿家。
守門的婆子,見是老夫人來了,也沒有通報,直接領著李氏去了后院。
因為知道顧家婆媳今日都回了娘家,顧如槿姐妹今日便沒有去顧家串親戚。
李氏進來的時候,顧如槿正坐在院子里看做著繡活兒,是給李氏夫妻倆做的衣裳,李氏喜歡她的手藝,她便每年都做上一件衣裳送給二老。
見李氏進來顧如槿收了最后一針,站起來將衣服抖了抖,“娘來的正好,試試這身衣服合不合身!”
李氏看著玫瑰紅的細棉布料上繡著的大朵大朵的玉蘭花,眼里露出了喜愛之色,“你呀!每年都做,我的衣服都快穿不完了!”
“娘要是不喜歡,我就給別人了!”顧如槿作勢要收起來。
李氏趕忙攔著,“喜歡喜歡!你這手藝娘是最喜歡了!”
這么好的料子,送給別人多可惜呀!
“就知道娘喜歡!”顧如槿將衣服展開,給李氏穿上。
李氏穿著棉襖,罩上這件薄衫有些緊,不過等開了春,脫下棉襖就正好能穿。
將衣服脫下來疊好,跟顧老三的那件放在一起,用布包好,一會兒李氏回去了正好帶回去。
“娘過來有什么事嗎?”顧如槿邊整理衣服,便問道。
說道這件事,李氏猶豫的一下,嘆了口氣,“還不是你大舅母!”
李昌武這次回來給小王氏帶了一只金簪,王氏看的眼通紅,今日見到李氏非要逼著李氏讓顧如槿也給他們找份賺錢的活計,李昌文收紅薯已經比村子的大多數人賺的都多了,可是他買不起金簪。
李氏肯定不能答應,王氏氣的中午飯都沒做,臨李氏出門前,還非得讓李平平也跟來,明日他們要來走親戚,王氏定是會再提起此事的。
“娘放心,大舅母明日定不會再說這件事的!”顧如槿非常肯定。
她已經和李昌文簽好了協議,以后釀酒作坊由他做管事,每月五十兩銀子,以后生意做起來了再往上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