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宿的態度就是一個信號,察院里也迎來了不少過來拜訪的同僚。
臺院的侍御史、殿院的兩個殿中侍御史,都過來串門和歐陽辯聊一聊,言笑晏晏,頗為熱情。
而其他的殿中侍御史里行也紛紛來訪,歐陽辯也面無異色,熱情大方的迎接,來了就泡茶招待,走了就送幾兩好茶,仿佛之前的排擠和敵意都完全不存在一般。
唯有蔣之奇失魂落魄,也無人敢接近他,一個人躲在角落里,惶惶不可終日。
歐陽辯完成了對張方平的調查工作,但實際上他對御史臺的工作機制并不熟悉,所以接下來的時間里,他深入得研究宋朝的御史臺工作機制。
這是他的習慣也是他的個性性格,習慣謀定而后動,在沒有摸清楚規則之前,他從來不先主動破壞規則。
規則這個東西,存在一定是有淵源和合理性的,貿然破壞,不僅會引來其他人的反噬,還會形成不可預料的后果。
歐陽辯不是尸位素餐的人,他是想做出一些改變的,他受命搞經濟,便全力籌辦央行,暫時緩解了大宋朝的財政。
現在既然來到了御史臺的察院,還是能夠干實事的察院,他還是嘗試的做出一些事情的。
不過隨著研究,歐陽辯漸漸皺起了眉頭。
他發現這大宋朝的監察問題頗大。
唐時以監察御史一人察吏、禮部,一人察兵、工部,一人察戶、刑部,歲終議殿最,將中央行政機關整個系統的運行納入自己的監察視野。
而大宋的監察制度卻是沿用五代的作法,其所關注和糾舉的對象更多的是單個的具體的違失官員,而較少將中央行政機關整個系統的運行納入自己的監察視野。
這種方式有一個缺點即其監察過于瑣碎,而且由于其行使職權時,主要針對具體的人和事。
因此非常容易使御史臺淪為政治斗爭的工具,所以這種監察方法對官僚機構行政效率的提高,顯得相對作用有限。
這樣怎么能行!
御史臺作為大宋朝最高監察機構,應該將大宋朝所有的官僚機構都納入監察之中,這才是合理的。
這可以參考一下唐代時候的六察法。
六察法包括:吏察、戶察、刑察、兵察、禮察、工察。
吏察主要監察吏部、審官東院、西院等人事機關;
戶察監察戶部三司、司農寺等財賦機關;
刑察監察刑部、大理寺、審刑院等司法機關;
兵察監察皇城司等衛戍機關;
禮察監察禮部、太常寺等禮政機關;
工察則負責少府監、將作監等工程主管機關。
如此這般分工,六察才能算是基本上將中央官僚機構都納入自己監察網絡中。
至于有個別機構,譬如說內侍省、殿中省等由于他們性質上屬于皇帝私要機構,不在六察法監察之內,那也無所謂了。
歐陽辯研究完之后,臉上露出笑容,笑容頗為邪惡。
大宋官員們,我來了,你們怕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