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平四年秋季。
全城黃葉飄揚。
一份份的大宋周報原版內容從汴京被發送到大宋各路的大宋周報社分社。
在分社里,這些內容會被大量的印刷出來,然后通過官府驛站、央行服務區、農行服務點、各地學校等機構分發出去,送到官員、學子、讀書人的手上。
大宋周報的前三期將是免費派送,而三期過后,大宋周報就會收取極少的費用,以補貼報社的支出。
當然,這部分的費用只占一小部分而已,大頭的支出還是由三司補貼的。
大宋周報作為官方喉舌,自然不會以營利為目的,甚至是可以虧本做運營的。
不過對于如今財大氣粗的三司來說,這點支出著實不值一提。
安陽。
韓琦下臺后,就回到了安陽老家,在家中聚書上萬卷,并筑了一個名為“萬籍堂”的藏。
他每日整理古籍,也在整理自己以往的故作,也在整理自己從政的經驗,有意學歐陽辯幫包拯所編撰的那本《包孝肅談理政》的模式,編撰一本可以流傳后世的政學經典。
韓琦雖然下臺,但并沒有遠離政壇。
他的門生弟子會經常來拜訪、寫信、寄送一些有價值的東西,甚至來走韓琦的門路。
作為一個大宋元老,韓琦這樣的人是很難真正離開政壇的。
安陽開始黃葉飄落,隨同黃葉而來的還有一份他沒有見過的新生事物——一份剛剛出版的大宋周報。
大宋周報上甚至還帶著新鮮的油墨味。
韓琦對于大宋周報聞名其實也久,歐陽辯和曾鞏在大力的邀稿的事情他當然是知道的,但對于邀稿沒有找他的事情,韓琦還是頗為憤怒的。
——怎么的,我韓稚圭雖然罷相,但連被邀稿的資格都沒有了嗎?
韓琦面無表情翻開報紙。
“……嗯,紙張倒是精美,印刷也頗為精細……官家的字大有長進了……文彥博、歐陽修、富弼、曽公亮、趙概、張方平……呵呵,袞袞諸公都有文章在上,這份所謂報紙算是一炮打響了。
嗯……這是?”
韓琦瞇著眼睛:“為生民立命……為天地立心,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嘶!這!這……”
韓琦瞪大了眼睛,神色頗為震撼。
他有多久沒有聽過如此振聾發聵的時代最強音了。
這句話讓他想起了親歷年間,想起了和范仲淹在一起率軍對抗西夏,為了延續中華文明而努力的諸多往事。
他不由得眼里有了些濕潤。
“好啊,好啊,現在的年輕人真是了不得啊。”
韓琦喃喃說道,說完趕緊看報紙里面的內容。